 
2025-10-31 11:20 浏览量:10878 来源:中国食品网
文 / 李后强,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成都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最近中国酒业界讨论非常热烈和兴奋的一件事,就是2025年10月16日工信部发布《关于推动历史经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2026-203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首次将酿酒与丝绸、茶叶、瓷器、中药、文房四宝等传统行业并列为“历史经典产业”。这一政策定位,预示着中国酒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具有深远影响与价值意义。

(一)创新政策定位——从普通消费品到“历史经典产业”的跃升
此次工信部文件最显著的突破,是将酿酒产业正式纳入“历史经典产业”范畴。这一分类变化绝非简单的名称调整,而是对国家层面上对酿酒产业文化属性与历史价值的正式确认。
在中国文化语境中,“历史经典产业”特指那些承载中华民族深厚文化底蕴、具有独特工艺传承和鲜明文化特色的传统行业。将酿酒与丝绸、茶叶、瓷器等并列,实质上是承认了酿酒在中国文化史、经济史和社会史中的独特地位。这种定位的提升,意味着酒类产品不再被视为普通消费品,而是具有文化传承功能的历史经典产品。
从产业维度看,这一政策为酒企提供了转型升级的新路径。酒企可以借此机会重新定位自身产品,从单纯追求销量转向文化价值与商业价值并重的发展模式。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这种文化赋能将有效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品牌影响力。

(二)推进文化赋能——开创酒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政策将酿酒列为历史经典产业,为酒业提供了强大的文化赋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工艺传承与保护。文件强调对传统酿制技艺的保护与传承。对于拥有独特传统工艺的酒企,可借此机会系统梳理和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获得政策与资金支持。如白酒的传统固态发酵、黄酒的冬酿工艺等,都将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保护与传承。
品牌故事重塑。酒企可深入挖掘品牌历史文化资源,将产品与地域文化、历史典故有机结合,构建富有吸引力的品牌叙事。这种文化叙事的构建不仅能够增强品牌差异化,还能有效提升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同感和忠诚度。
文旅融合机遇。政策鼓励历史经典产业与旅游、体验经济深度融合。酒企可发展工业旅游、酒庄体验等新业态,让消费者亲身参与酿酒过程,感受酒文化魅力,形成“观、学、品、购”一体化的消费体验。
品类价值重估。不同酒种可根据其历史渊源获得新的定位。黄酒作为最古老的酒种之一,可强调其与中华文明的同步性;白酒可突出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交与文化功能;葡萄酒则可挖掘中国古代葡萄酒酿造的历史典故,构建中西交融的文化叙事。

(三)促进产业整合——政策红利下的市场格局演变
这一政策将加速酒业的结构调整与市场整合,可能引发以下几方面变化。
资源优势向名优酒企集中。在政策支持下,拥有历史底蕴、文化传承和品牌优势的名酒企业将获得更多资源倾斜。历史经典产业的身份认定,将成为这些企业强大的竞争壁垒,进一步巩固其市场地位。
中小企业差异化生存。对于区域性中小酒企,可凭借地方特色和历史渊源,走“小而美”的发展路径。通过挖掘地方酿酒传统、恢复传统工艺、讲好地方故事,在细分市场中建立竞争优势。
产业链协同发展。政策将推动酿酒产业与上下游产业链的协同。从原料种植、酿造设备到包装设计、营销推广,都将更加强调与传统文化的结合,形成以酒文化为核心的价值网络。
资本关注度提升。作为历史经典产业,酒业的投资价值将得到重新评估。具有文化底蕴和品牌传承的酒企,将更容易获得资本市场的青睐,为产业升级提供资金支持。

(四)引发品质革命——从规模导向到品质导向的转型
政策导向将推动酒业从规模扩张转向品质提升,引发一场深刻的“品质革命”。
标准体系完善。作为历史经典产业,酿酒产业将建立更加严格、系统的质量标准体系。这些标准不仅关注产品的理化指标,更会强调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创新,保障产品的传统特色与品质稳定性。
科技创新与文化传承融合。政策鼓励运用现代科技提升传统产业,酿酒行业将在保持传统工艺精髓的基础上,引入现代生物技术、质量控制技术等,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
风味多样性保护。为避免工业化生产导致的产品同质化,政策将支持具有地方特色和传统风味的酒品发展,保护中国酒的多样性,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
可持续发展理念。作为历史经典产业,酒业将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包括生态酿造、绿色包装、节能减排等,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

(五)拓展国际视野——中国酒文化的全球传播契机
政策将酿酒列为历史经典产业,为中国酒走向世界提供了新契机。
文化输出新载体。酒作为世界通用“语言”,是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的理想媒介。通过酒文化讲述中国故事,能够以更柔和、更易接受的方式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参与国际标准制定。作为历史经典产业,中国酿酒业可更积极地参与国际酒类标准制定,提升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为中国酒走向世界创造条件。
高端市场突破。借助历史经典产业的定位,中国酒可改变以往主要以价格竞争参与国际市场的局面,转而强调其文化价值和独特品质,进军国际高端市场。
全球化战略调整。酒企可重新规划全球化路径,先聚焦海外华人市场和文化爱好者,再逐步扩大至主流消费者,实现渐进式、文化引领的国际市场拓展。
(六)把握机遇与挑战的辩证法——酒企如何高质量用好政策机遇
政策利好明显,但酒企也面临诸多挑战,需要采取有效对策。
避免文化符号的简单粘贴。酒企需防止将历史文化作为营销噱头,而应深入挖掘与本品牌真实相关的历史资源,实现文化与产品的有机融合。
平衡传统与创新的关系。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同时,需关注消费趋势变化,在口味、包装、饮用场景等方面进行创新,满足现代消费者需求。
构建完整产业链条。酒企应围绕历史经典产业定位,构建从原料到消费的全产业链文化赋能体系,实现文化价值的多环节增值。
加强行业自律。作为历史经典产业,酒企需更加注重产品质量、诚信经营和社会责任,维护行业整体形象。
人才培养体系革新。政策将推动酿酒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从单纯技术型向“技术+文化”复合型转变,为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总之,工信部将酿酒列为历史经典产业,对酒业是重大利好。这一政策将推动酒业从文化、品牌、市场、技术等多维度实现价值重塑,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然而,政策红利不会平均分配,必须做好战略布局。只有那些能够深刻理解历史经典产业内涵、制定科学战略、扎实耕耘文化、持续提升品质的酒企,才能最大程度享受政策红利。
对于有准备的酒企,这一政策将是开启新发展阶段的钥匙;对于缺乏战略眼光的企业,则可能错失转型升级的重要机遇。随着指导意见的正式实施,中国酒业将迎来深刻变革,文化赋能、品质提升和价值重构将成为主旋律。在此期间,酒企需要展现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真正将酿酒工艺作为历史经典传承下去,同时与时俱进,创新发展,使这一古老产业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2025年10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