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食品行业门户网站,宣传食品安全发展,服务品牌创建品牌传播。食品行业影响力融媒体整合传播推广平台。
服务消费经济 诚邀各大品牌合作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食品网 > 农牧 > 正文

扶贫车间要瞄准市场“开花结果”

2020-02-05 11:39   浏览量:28508     来源:农民日报

  在中部地区某县,一扶贫车间大门紧闭,设备被搬空,村民说这个扶贫车间已经好几个月没有生产。据笔者调查,这间扶贫车间2017年4月竣工,新建不到两年后,曾经热闹一时的生产景象不复存在,人去厂空,只留下废弃的塑料垃圾和原材料散落一地。墙上的标语变成了难以兑现的口号,显得异常刺眼……

  “扶贫车间”曾被视作吸纳贫困户“家门口就业”的重要方式。据了解,全国不少地方的扶贫车间“遍地开花难结果”,出现闲置、停摆等问题。2018年,西部某县提出一年内实现扶贫车间“全覆盖”,将扶贫车间推广至全县所有乡村的田间地头。但根据2019年中央巡视组的反馈,这个县的167个扶贫车间一度只有22个在使用。

  发展扶贫车间,让贫困群众在家门口致富,这是不少地方政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采取的重要策略。一些扶贫车间不符合实际和市场规律,“建设火热、运营冷清”,结果长期闲置、停摆,难以带动贫困户脱贫,造成财政资金浪费,甚至变成了一种形式主义扶贫。从虚报材料、海量填表到盲目建厂,如此形式主义做法会阻碍扶贫进程,损害群众利益,透支人民信任。

  一些地方之所以出现扶贫车间“遍地开花难结果”的现状,原因在于:一方面,缺乏市场调研,脱离本地实际。一些扶贫车间在项目的立项、评审方面缺乏考虑,不认真分析本地的优势和特点,不注重发挥本地的长处,技术上缺乏指导,经营管理水平低下;另一方面,注重形式,轻视内容。一些地方发展扶贫车间,盲目追求数量,不重视质量,或者只是用扶贫补贴来吸引民间资本建“扶贫车间”,如此做法极易招致失败。

  扶贫车间“遍地开花难结果”,这种现象值得各级地方政府高度重视,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扶贫车间在建设运营过程中还应尊重实际、做出实效。“扶贫车间”生产出来的产品一定要以市场为导向,如果地方政府在发展扶贫车间的时候,不深入调查研究,盲目上马,一哄而上,就有可能导致产品滞销、企业经营出现困难,扶贫车间自然举步维艰。

  扶贫如何取得实际效果是一件需要认真思考和评估的事情。要想充分发挥“扶贫车间”的扶贫功能,首先要端正扶贫态度,不宜盲目跟风,要从本地实际出发,发挥本地优势。其次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不仅要让产品能生产出来,更要卖得出去。此外,还要注重对贫困户的技能培训,只有通过不断培训,让群众的技能技术水平稳定提升,他们才能适应扶贫车间的发展需要。

分享到:

上一篇:农村硬核战“疫”的背后还有哪些薄弱环节?
下一篇:经济帮扶也是抗击疫情的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