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26 11:39 浏览量:28278 来源:中国食品报网
经济大潮起起伏伏,企业的发展状况就是市场的面孔和晴雨表,永远有人欢喜有人忧。
2019年,在经济下行、风波不断的大背景下,有些企业业绩骄人,春风得意;也有企业黯然神伤,失意退场。
这些得意与失意,大致可以勾勒出行业的发展轮廓,我们且称之为“行业表情”,并从中感知行业冷暖。
一起来看看都有谁?
李坤瑞/文
得意榜 上榜企业:牧原股份 安井食品 锅圈 三全食品 千味央厨
(1)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2019年,农历猪年,“猪二哥”真的站在了风口。
猪价飞涨,“猪”事纷纭,猪企也成为明星。其中最大的明星企业,非牧原股份莫属,发展速度随着猪价火箭般蹿升。
4月份牧原股份公布的一季报显示,公司净利润亏损5.41亿元,同比下降497.64%。8月份公司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净利润亏损1.56亿元,同比下降97.95%。而10月份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7.33亿元,同比增加27.79%;归属净利润为13.87亿元,同比大增296.04%;扣非归属净利润为13.49亿元,同比大涨324.17%。
一季度亏损,二季度开始步入盈利期,三季度达到盈利高峰,市值一度突破2000亿元。并且从半年报到三季报来看,公司三个月实现了15.43亿元的净利润,差不多是去年全年净利润(5.20亿元)的三倍。牧原股份,可以说好好吃了一波“猪价上涨”的红利。
(2)福建安井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2019年,火锅料行业“一超多强”的格局日益分明。
作为火锅料“超级一哥”,安井食品不仅在资本市场表现抢眼,实业层面也举措不断。
安井食品围绕“三剑合璧、餐饮发力”的策略不断发力。“三剑”代表的是,速冻鱼糜制品和肉制品、速冻米面制品以及速冻菜肴制品。比如,加码中高端,推出锁鲜装,引领行业升级;发力米面和菜肴制品,推出餐饮食材品牌“冻品先生”;建新厂、扩产能……
今年,安井稳步推进产能扩张。4月,安井公告称新增无锡民生7万吨速冻食品项目;8月公告拟发行总额不超9亿元可转债,分别投入湖北15万吨、河南10万吨和辽宁4万吨速冻食品项目。预计未来3年,安井食品的产能释放增速为15%~20%。
(3)郑州锅圈食汇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锅圈成立于2017年,主营一站式火锅烧烤食材专卖店,受益于新颖的商业模式、强大的团队执行力,仅用两年时间,就成长为一匹“黑马”。
目前,锅圈在全国开出近2000家锅圈食汇门店,累计服务超过8000万家庭,预计春节前在全国将完成3500家门店的布局。
10月,锅圈获三全食品5000万人民币A+轮投资、不惑创投继续加磅跟投。此前的两个月,锅圈曾完成来自不惑创投的4500万元A轮投资,累计A轮融资过亿元。锅圈独特的模式,也引来三全食品创始人陈泽民、深创投执行总经理刘纲、嘉御基金创始合伙人兼董事长卫哲点赞。
据锅圈宣称,在其系统内,已经培育出火锅底料、虾滑等数个亿元单品,发展前景不可限量。
(4)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12月18日,三全在各大媒体刷了屏。事件起因是,三全将作为便利店鼻祖7-11的河南独家运营商,在河南开展7-11的开拓运营。此前,三全作为合作供应商,已经与7-11在鲜食业务合作多时。
事实上,除了涉足便利店,2019年三全还有不少新动作。比如投资锅圈、上马海鲜水饺、加码高端火锅料并在全国范围招商……
此外,3月海南博鳌亚洲论坛上,经过严格甄选,三全成为直供产品;5月,三全亮相亚洲文明对话大会,荣膺“亚洲文化嘉年华尊享品牌”殊荣;11月,三全拟以1.35亿元转让孙公司郑州全生农牧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新希望六和接手。
近几年,三全速冻水饺业务占比不断缩减,促使其加快创新步伐,尝试推出彩蔬蒸饺、上马海鲜水饺等,市场反馈不错。
(5)郑州千味央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近年来,餐饮渠道成为冻品商家的必争之地,餐饮食材供应领域的头部品牌,正在竞争中冉冉升起。而千味央厨堪称其中的“佼佼者”。
作为速冻油条开创者,今年,千味央厨基本实现了油条的全场景布局,涉及火锅油条、酒店油条、麻辣烫油条、外卖油条、茴香油条等。目前,随着油条市场“蛋糕”不断做大,千味央厨获得了不错的收益。
油条之外,千味央厨还要把重心放在主食领域,加长产品线布局,加大蒸制品投入力度。
今年它集中推出了众多系列新品,比如大黄米汤圆、大黄米小小汤圆和大小汤圆组合装,以及花瓣米糕、龟兔赛跑卡通包等,上市后备受瞩目。
今年,千味央厨在品牌打造上也不遗余力。
2月,千味央厨宣布进军烘焙业,烘焙品牌“焙伦”亮相,首推5个系列产品;8月,千味央厨与“鱼丸第一股”海欣强强联合,宣布跨界火锅料,产品定位中高端,包括千叶豆腐、撒尿肉丸、仿龙虾球、仿蟹肉棒等,反响不错;11月,让经销商当代言人,登上冻品市场的广告牌,独特的营销创意在业内刮起了一阵“橙色小风暴”,引来不少经销商点赞。
如果没有意外,明年千味央厨冲刺IPO,实现上市目标,应该不是问题。
失意榜 上榜企业:雏鹰农牧 科迪食品 众品食品 獐子岛集团 呆萝卜
(1)雏鹰农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风云猪市,从来不缺主角,但往往是“剩”者为王。
2019年,如果说最得意的企业是牧原股份,那么最失意的当属雏鹰农牧,9年A股生涯谢幕。
2018年,雏鹰农牧上演业绩大变脸,巨亏38.6亿元,此后便踏上了快速“下坡路”。
今年1月31日,雏鹰农牧公告称,由于资金紧张,饲料供应不及时,公司生猪养殖死亡率高于预期。换句话说,公司没钱买饲料,把猪活活饿死了,引起舆论哗然。
7月5日至8月1日,雏鹰农牧股价连续二十个交易日均低于股票面值(1元),根据股票上市相关规则,深交所8月19日决定终止其股票上市;8月27日,雏鹰农牧进入为期30个交易日的退市整理期;10月16日,在退市整理期届满的次一个交易日,雏鹰农牧被深交所摘牌。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昔日风光无限的雏鹰农牧,还会有重新振翅高飞的那一天吗?
(2)科迪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科迪汤圆,团团圆圆。”这个最早登上央视做广告的速冻品牌,让全国人民认识了速冻食品,并一手缔造了小白袋奶的市场奇迹,今年却深陷风波。
自2018年以来,科迪乳业一直想收购科迪速冻,过程却一波三折。
2018年5月,科迪乳业称拟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科迪速冻100%股权。半年后,科迪乳业称因外部环境尤其是资本市场环境发生较大变化,决定终止该重大资产重组事项。
2019年4月,科迪乳业再次启动重组,引来深交所一纸问询。经过半年时间,这次收购也无疾而终。
而欠奶款风波等事件,也将科迪推上风口浪尖。
8月,科迪乳业陷入“欠奶款风波”,被多名奶农讨要奶款;10月底,科迪乳业三季报和年度业绩预告显示,2019年全年归母净利润预计下滑6成以上。同时此前备受质疑的账面资金也成了众矢之的——仅仅三个月的时间,科迪乳业账面就消失了17亿现金。
此外,科迪速冻又被爆出停产消息。
2019年,注定是科迪不太平的一年。
(3)河南众品食品有限公司
曾经的河南肉类加工巨头河南众品食品,今年危机四伏,债券违约、讨债人集体堵门要债、资金链危机、专卖店闭店等负面消息频出。
自国内出现非洲猪瘟疫情以来,众品食品经营每况愈下,加之长期拖欠生猪供应商货款,导致无猪可购。有渠道有需求,却没货可卖。
2019年,和众品食业合作的供货商已寥寥无几。6月,全部进入停产状态。彼时还有消息称双汇将重组众品食品,不过,双方均未对这个传闻进行公开回应。
9月23日,众品食品发布公告称,公司及其子公司众品食业收到法院下发的有关破产重整的决定书,开始进行预重整。
目前,众品食品的破产重整仍在继续中。何去何从,尚未见分晓。
(4)獐子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獐子岛一年内先后上演“扇贝跑路”“饿死”等戏码让人瞠目结舌。
2019年一季度,獐子岛“扇贝跑路”上演第三季。据一季报显示,獐子岛集团净利润亏损4314万元,同比下降420.28%,亏损金额相当于2018年全年的净利润,原因是“底播虾夷扇贝受灾”。
7月,由于涉嫌财务造假、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和涉嫌未及时披露信息等情况,证监会对獐子岛下发《行政处罚及市场事先告知书》,处以60万元罚款,并拟对其董事长吴厚刚采取终身市场禁入措施。
11月,獐子岛再次“故技重施”,发布公告称抽测发现公司扇贝在近期出现大比例死亡,其中部分海域死亡贝壳比例约占80%以上,合计账面价值3亿元。
12月,獐子岛又因“大量外购扇贝再加工”一事站在浪尖,深交所对其发关注函,要求就相关事件进行核查并做出说明。
对于獐子岛来说,公司业绩亏损,总让扇贝“背锅”,就是在考验股民的智商了!
(5)呆萝卜(安徽菜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呆萝卜成立于2015年,致力于做二三线城市社区门口的平价好店,并以“今天定,明天取”的形式迅速卡位生鲜零售赛道。
它被视为生鲜电商领域的黑马,不是没有原因。门店方面,4年的时间,迅速覆盖安徽、江苏、河南、湖北四省19城,数量突破1000家;销售数据方面,截止到2019年11月,App月订单量超过1000万单,月GMV超过1亿元;融资方面,从去年8月到今年11月,呆萝卜共获得了7亿多人民币等值美元的融资。
谁也无法想象得到,在经历了节节高升的夏天和秋天,呆萝卜却要挺过一个异常难熬的冬天。
媒体报道,2019年11下旬以来,陷入资金链危机的呆萝卜全国门店接连关闭。11月28日,呆萝卜宣布杭州产研中心关闭。12月6日,呆萝卜又发布《重启公告》,宣布在12月9日“百店同启”。
不过,“起死回生”的它,究竟能不能真正站起来?还能走多久?依旧是个大大的问号。这也不禁让人反思,大风口下的社区生鲜电商,还是一门“赚钱”的好生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