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食品行业门户网站,宣传食品安全发展,服务品牌创建品牌传播。食品行业影响力融媒体整合传播推广平台。
酒庄评选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食品网 > 要闻 > 正文

大熊猫竹文化研究“十二大猜想” |经济学家李后强

2022-08-02 15:47   浏览量:28986     来源:中国食品网

  大熊猫是具有800万年以上历史的动物“活化石”,具有善变智慧、克己智慧、生态智慧、体色智慧、美学智慧、方圆智慧;大熊猫是中国文化的象征,体现了“道”“易”理念、“中庸平和”“和而不争”,对环境的适应、对食物的替换、对竞争的妥协、对朋友的善待等品格,对人类生存发展具有重要启发。大熊猫本领高强但大智若愚,体现了一种生存哲学,值得学习借鉴。

  卧龙是“大熊猫最后的家园”、“真正的原乡”,是世间罕见的神奇地方,以提供“珍稀产品”为特征。自然保护区位于汶川县西南部,邛崃山脉东南坡,距成都130公里,是国家级第三大自然保护区,是四川面积最大、自然条件最复杂、珍稀动植物最多的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横跨卧龙、耿达两乡,东西长52公里、南北宽62公里,总面积约70万公顷。动植物资源和矿产资源非常丰富,有“熊猫之乡”、“宝贵的生物基因库”、“天然动植物园”的美誉。区内共分布着140多只野生大熊猫,约占全国总数的10%。还有其它珍稀濒危动物数百种,珍贵濒危植物数十种,党中央、国务院和国际组织都高度关注这块美妙的土地,推出不同措施保护这里的原生态和大熊猫。在这里建立“大熊猫竹文化研究院”,是神来之笔,得天独厚,自然天成!我们要按照大熊猫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牢固树立历史意识、全球意识、质量意识、问题意识、用户意识、品牌意识,把这个研究院办成世界一流的专业化、特色化的竹食文化研究院,为人类的健康和幸福做出中国贡献!

  什么是文化?人造的物质与精神叫文化。大熊猫本身不是文化,人工繁殖大熊猫是文化;自然竹子不是文化,人工种植的竹子是文化。文化的本质是“人化”,有人的体力特别是人的意识参与的才是文化。没有人参与的都不是文化。大熊猫竹子不是文化,但大熊猫竹进入了人的精神范畴就会成为文化。大熊猫竹文化是指人类围绕大熊猫食竹行为所创造的物质与精神的总和,包括竹子种植、竹食制造、演进历史、技术经验、竹食法规、相关习俗与观念等。

  第一猜想关于大熊猫吃竹的历史研究,大熊猫吃竹子是因为人类的诞生?

  第二猜想关于大熊猫消化竹子的微生物研究,大熊猫肠内细菌是新能源开发的钥匙?

  第三猜想关于大熊猫食竹的法规研究,保护大熊猫及其食竹是人类伦理文明能级的提升?

  第四是大熊猫吃竹的哲学研究,妥协与适应是人类生存繁衍的重大策略?

  第五是大熊猫竹食的营养学研究,食竹对人类健康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第六是大熊猫竹子的文化价值研究,竹子是人的精神气节的象征与体现?

  第七是大熊猫竹子的艺术表现研究,以智者、强者的形象才能展示大熊猫正面的积极的特性?

  第八是大熊猫竹子的数学美学展示研究,大熊猫黑白对称守恒、是太极球的拓扑变换?

  第九是大熊猫竹食的消费群体研究,知识分子、年轻人和非健康者是消费主流人群?

  第十是大熊猫竹食的产业研究,能够形成完整完美的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空间链、价值链?

  第十一是大熊猫竹食的发展性研究,未来趋势是人人吃竹笋,中国是竹食最大出口国?

  第十二是大熊猫竹食的区域性研究,世界竹食在中国、中国竹食在四川?

  我们认为,竹子是人类未来的主食。竹食影响世界、影响未来、影响人类走势和命运。食竹者雅、食竹者兴、食竹者强。大熊猫竹食,是上天给中国的机会,借此可以占据世界食品制高点,就像珠穆朗玛峰一样,只能膜拜,不能触及。就像白酒一样,全球无敌。就像丝绸和陶瓷一样,世界向中国致敬。大熊猫的唯一决定了大熊猫竹是核心竞争力,中国有独特优势、四川有巨大潜力,战无不胜,孤独求败。四川是竹子的故乡,在新石器时代特别是黄帝、大禹时期,竹子已经成为工具和建材,如竹针、竹签、竹刀、竹篮、竹屋等,大禹、李冰修建都江堰用竹篮装石头筑坝,因此四川汶川的竹子被称为“禹竹”“皇竹”,过去还有“竹王庙”“竹王祠”等。川西林盘有竹文化的基因,是蜀文化的代表,以竹示雅,以竹延美,既养眼又有钱。竹子在过去是植物、在今天是食物,在明天是神物、在未来是生命。一个民族的健康要从食物抓起、从竹食做起。吃什么、长什么、养什么、成什么。吃竹子有气节、有品格、有文化、有诗情、有健康,四川风光无限,将引领世界竹食文化发展!

  (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成都市社科联主席、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博士生导师李后强教授2022年8月2日在四川饭扫光集团与阿坝汶川卧龙镇联合发起成立“大熊猫竹文化研究院”挂牌仪式上的发言)

  (作者授权本平台发布)

分享到:

上一篇:三星堆丝绸可能来自嘉陵江中段南充|经济学家李后强
下一篇:金酱酒业以“慢”系列致敬岁月,创造酱酒发展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