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食品行业门户网站,宣传食品安全发展,服务品牌创建品牌传播。食品行业影响力融媒体整合传播推广平台。
酒庄评选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食品网 > 头条 > 正文

撬动经济发展 消费券能否四两拨千斤

2020-04-03 09:24   浏览量:17959     来源:中国食品报网

  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和快速蔓延在短期内对我国经济造成了较大冲击,各类生活场景受限使得不少居民放弃或推迟了原本的消费计划。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130亿元,同比下降20.5%。其中,餐饮收入4194亿元,下降43.1%;商品零售47936亿元,下降17.6%。

  为了有效应对疫情给消费带来的影响,快速重启生产、消费、就业的正向循环,各地区各部门相继出台了多项举措,其中,发放消费券这项通过增加民众购买力来提振消费的措施,让一些城市的服务类消费逐渐有了“烟火气”。

image.png

  百亿消费券来袭

  餐饮行业成主要受惠者

  3月13日,江苏南京决定面向市民和困难群体发放总额3.18亿元消费券,包括餐饮、体育、图书、信息等七大类,面值根据不同类型按每份100元或50元设定,采用多批次网上摇号方式公开发放,且不限户籍;3月21日,山东青岛城阳区发放总额1000万元的电子消费券,包括餐饮、体育、图书、零售等四大类,消费券将由19.8万人次抢得;3月27日,浙江杭州决定面向全体在杭人员发放16.8亿元消费券,消费券使用范围几乎覆盖所有场景;3月29日,浙江嘉兴向市民发放总值2亿元电子消费券,其中1.5亿元可通过微信支付抵扣,可用于美食、旅游、健身等指定商家;4月1日,河南郑州宣布将向市民发放近4亿元消费券,消费券分为红利性消费券和社会消费券两类,红利性消费券由相关部门对低保、低收入、特困、优抚等四类救助对象发放,每人500元,社会消费券3.2亿元,其中普惠型消费券和百货消费券、餐饮消费券、汽车消费券由市商务局牵头发放。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国已有40个地区发布了消费券政策,累计额度近115亿元。其中,向餐饮行业的投放最为集中,25个地区的消费券投放惠及餐饮行业。沈阳市和平区、南京秦淮区等地还选择与以餐饮为主营业务的电商平台合作,发放了价值数百万元的专项餐饮行业消费券。同时,餐饮类也是实际使用效率较高的领域,在南京,市民对消费券的使用中,餐饮类占八成。

  “疫情缓解后,市民们势必需要更多的餐饮娱乐活动。”业内人士表示,餐饮、文旅、餐饮、住宿等行业之间关系紧密,各地纷纷选择此时发放消费券,除了振奋因疫情被冰冻的城市服务产业外,还与即将到来的清明、五一假期密不可分。

  此外,零售行业也是国家支持的重点。据国金证券测算,实体线下渠道较电商渠道受到更大冲击。为此,消费券的刺激对于零售行业也至关重要。据统计,目前有21个地区提供了零售方面的消费券。

  激发民众购买欲

  加快消费实现恢复性增长

  消费券半月来迅速覆盖我国多个省市,其实际效果也引起了各方关注。对于我国去年已超过41万亿元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体量,发放这些消费券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吗?

  参考国外的经验,光大证券数据显示,1999年日本消费券对于总体经济的额外消费拉动幅度约为32%。2009年,我国也曾因金融海啸,发放了消费券刺激消费。中泰证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师李迅雷介绍,2009年1月开始,杭州先后发放了两期消费券,总额达到10.5亿元。在发放消费券之前,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对杭州社零消费的冲击要明显大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在2009年1月发放消费券之后,杭州社零增速出现了非常迅速地回升。10亿元的消费券让杭州在2009年全年社零总额名义值增加约155亿元,也就是实际杠杆系数达到了15倍。平均拉高杭州社零总额同比增速10个百分点。

  而此次消费券的发放,对于零售和餐饮的刺激效果可用“立竿见影”来形容。

  据支付宝提供的数据,3月27日8时,杭州第一批2000万元消费券在支付宝开放领取。截至3月29日16时,已拉动消费4.53亿元,杠杆销量超过20倍,超市、便利店、餐馆受益明显。

  杭州盒马14家门店积极参与杭州消费券的活动,截至3月29日,门店销量增幅47.3%,线下客流增幅50.5%,疫后消费增长明显。

  在南京,从今年3月15日零时起首批消费券预约摇号活动开启,至22日24时报名截止,预约成功人数超过202万人,累计申请消费券540余万张,其中餐饮券最多,超过183万张。南京城市可信数据管理平台监测结果显示,截至3月28日24点,共有98639张电子消费券被使用,总消费金额2660.14万元,带动消费金额1712.31万元。

  从目前实施的效果来看,消费券成功激发了民众的购物欲望。“消费券本身是通过补贴方式来刺激消费、释放消费需求。从以往经验来看,消费补贴政策一般在短期内都会带动消费增长出现新高。特别是在消费券重点支持的领域,短期内会出现消费快速增长的局面。因此,对于短期消费的拉动作用是比较明显的。”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表示,为了应对疫情这种非正常因素对消费增长的干扰,的确需要出台一些短期的刺激政策来促进消费增长,推动消费回补,从而使因疫情受到抑制的消费需求尽快释放,加快消费实现恢复性增长。“但消费券更多的还是‘一次性’刺激,后续能否撬动经济发展、助力经济循环快速恢复才是关键。”

  力求做到精准投放

  科学用好消费券这个“杠杆”

  “促进消费增长要把长期安排与短期措施 
 相结合。”赵萍表示,长期安排应从消费制度、 
 消费环境不断完善的角度,建立更加完善的消 
 费增长长效机制,而目前短期措施的消费回补 
 也要做好。对于消费券措施的使用,中国人民 
 大学教授郑志刚表示,因为是财政出钱补贴,应力求做到精准投放。面向的对象必须仔细考量,要关注特定地区、特定行业、特定人群的切实需要,配合复工复产的具体进度,才能既把被抑制、被冻结的消费释放出来,又不过度透支未来。

  从行业看,要雪中送炭,激发潜力。“针对不同行业,哪里需要补哪里。哪些行业受到冲击比较大,才向这些行业发放消费券,才能有效促进这些行业尽快恢复到正常消费水平。”赵萍说。以餐饮、文娱、旅游和实体商业超市等为代表的线下服务和零售消费,在疫情防控期间遭受较大冲击。当前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在低风险地区针对不同行业开启消费券的发放,有望振奋因疫情被冰冻的城市服务业。

  从人群看,要靶向明确,扶弱济贫。“消费券的发放不应过分强调普惠性。”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认为,消费券政策能发挥一定的民生保障作用,应考虑将较大比例定向发放给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中低收入和弱势群体,这样既可缓冲他们因收入下降导致的生活困境,也有利于稳定消费。也有专家认为,疫情下更应该关注民众的心理健康,虽然消费券的补助并不能完全解决一些人的生活问题,但在心理上却能给予他们温暖与安慰,从而稳定民众对未来的预期。需要注意的是,在操作层面要加强消费券的发放和使用管理,真正把好事办好。

  从地区看,要结合实际,量力而行。赵萍认为,消费券更适合选择在经济较为发达、财政收入较为充裕的地方发放。对于财政收入比较困难的地方,则不太适合使用发放消费券的方式,毕竟消费券资金来自财政收入,必须考虑到地方财政承受能力。“要不要跟进发放消费券,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地财政收支情况。这就要求各地方政府审慎评估自身财政承受能力,根据当地经济恢复的实际需要,研究制订相关决策部署,能发放的要科学合理安排发放金额,不能发放的也不宜盲目跟风。”目前,消费券发放主要集中在南京、宁波等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从经济发展看,这些地方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基础比较好,财政收入相对宽裕,有能力发放消费券。

  此外,发放消费券的工作,既要财政专项资金向消费提振工作给予一定倾斜,也要从体制机制上做好实施评估,建立完善政策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于消费券的发放,国家发展改革委就业收入分配和消费司司长哈增友表示,正在密切关注此事,并进行积极的跟踪分析,地方出台政策要考虑财政承受能力,也要让市场主体和广大人民群众真正受益,真正把好事办好。 (顾雨霏  综合整理)

  观点

  消费券是提振消费的及时雨

  陈海权

  2014年以来,消费已连续6年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2019年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7.8%,消费正在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源泉。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和全球经济动荡相互影响,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通过非常规的刺激消费政策拉动消费,推动经济增长成为刻不容缓的选择。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前2个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20.5%。无论从短期看还是长远来看,我们都需要尽快激活庞大的国内消费市场,有效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回补,培育新消费业态,形成以国内市场为主要驱动力的经济增长格局。

  为了有效应对疫情对消费的影响,国内很多城市相继出台了鼓励消费的政策措施,发放消费券就是其中一项重大举措。消费券作为一种专用券和经济政策的工具,在当前形势下,是应对疫情、促进国内消费扩容提质的有力手段。发放消费券拉动消费,是在特殊条件下采取的特殊办法。尤其是民间消费需求大幅衰退时,政府或者企业发放给市民消费券,通过增强民众的购买力和消费欲望的方式振兴消费,有利于加速经济的复苏和增长。

  随着国内疫情逐步得到控制,有针对性地实施消费券政策符合稳增长与保民生的需要。以消费券刺激消费,扩大有效消费需求,可以促进生产端的回暖,进而起到保障和稳定就业、增加居民收入的作用。此外,消费券符合消费扩容提质和培育新型消费的需要。消费券使用门槛较低,将有力提升广大城乡居民消费欲望,使人们能消费、愿消费、敢消费。特别是把被抑制、被冻结的合理消费潜力释放出来,把在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费、升级消费培育壮大起来,使实物消费和服务消费得到回补。

  作为一种经济政策手段,消费券利弊并存。消费券的发行中有一些问题需要注意。首先是公开、公正、透明。消费券的发行需要广泛征求意见,严格规范发放程序,明确发放的对象和使用范围。严格消费券发放的审批制度,对发放消费券的地方政府的财政状况进行严格审查,对财政状况良好、发券资金安全可靠的地方政府才允许发放。实行总量控制,防止各级地方政府一哄而上,使得各地消费券泛滥成灾,危害地方财政运行,扰乱金融秩序。

  其次,消费券的发放手段、渠道要有创新。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消费券的发放可以借助数字化的手段,通过电商平台和App定向派发,可以结合新型消费培育,推动消费升级。消费券的发行要在供需两侧共同发力,充分协调市场两端的关系。新型消费和升级消费市场的培育,需要供给侧的质量提升和商业模式的创新,离不开现代流通服务业的发展支撑。在当前复工复产加快恢复的情况下,通过消费券的发放,引导消费和数字经济融合,鼓励新零售、在线教育、在线医疗等新业态和新模式发展,无疑将为经济恢复和产业升级发挥重要作用。(作者系暨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链接

  消费券:刺激消费与社会救济兼顾

  所谓消费券,是指政府部门或企业在因经济不景气导致民众消费能力大幅衰退时发放的一种专用券及支付凭证,期望借此来刺激消费,进而带动经济的复苏。消费券通常都会有明确且较为短暂的使用期限,即规定时间内必须一次性消费完毕,逾期无效。按照购买对象的不同,消费券大体可分为购物消费券、旅游消费券、教育培训消费券等。

  以购物消费券为例,虽然功能与现金相似,但购物消费券只能用于购买商品,不能兑换成现金,并且适用商家也有一定范围。从这个角度看,消费券对于特定领域的支持显得更为精准直接,短期更容易见效,因而发放消费券便成了特殊时期促消费、扩内需、保增长的重要工具之一。

  国人对于消费券的耳闻,大概可以追溯至2009年年初。彼时正值全球金融危机,我国不少对外贸易极其活跃的省份悉数受到冲击,诸多中小型内外贸企业与出口加工企业接连倒闭,引发大面积失业,民众消费信心受挫,内需疲软。为了缓解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杭州、成都、广州等地先后采用发放消费券的形式来刺激居民消费,其中既有政府发放的食品券、健康券、文化券,又有企业发放的家电券、购房券、旅游券。一时间,各种“券”满天飞,无数人欣喜于这笔“意外之财”,纷纷拿去花销,相关行业的颓势因此得到扭转,消费券亦成为当年早春时期的一大热门话题。

  其实,消费券并非我国首创。早在1933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时,为了刺激极度低迷的经济态势,德国政府就开创性地向市民每周发放小额的消费券,用于购买食物、衣服等日用品,政府甚至还强制企业用一部分消费券来代替员工工资的发放。随后,美国在1939年推出了“食品券”,面向低收入者发放,后来还由此立法变成一项长期政策,有点类似我们现在的“低保”。此后,消费券更是在经济萧条时期屡次“现身”。典型如1999年的日本,在泡沫破灭、经济低迷的大环境下,日本向15—65周岁的国民每人发放2万日元的“地域振兴券”。再后来,每逢经济低迷,消费券就成了各国政府保障低收入群体生活或者实施更广泛社会救助的备选举措。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刺激消费之外,消费券还带有一些社会救济的味道,无论是德国、日本、美国还是我国的杭州、南京等城市,低收入人群与困难家庭几乎都在发放对象之列,原因包括他们受经济低迷的影响程度更大,生活状况相对更为艰难。

  消费券源远流长的历史,也侧面佐证了其政策效果已被世界各国广泛认可。

分享到:

上一篇:乐至县强化节前市场监管 保障清明假期市场安全
下一篇:酒产区寻找中国酒报道:东北产区市场广阔 白酒发展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