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17 14:39 浏览量:18481 来源:中国食品报网
本报记者 杜 涛 特约通讯员 徐兴国
2020年的春天,对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而言,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春天。3月4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长顺、独山、三都、荔波、平塘、罗甸6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自此,该州10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茶产业是黔南地区极为重要的扶贫产业,黔南三都、独山、平塘等贫困县的贫困户大部分是因参与当地茶产业发展而实现增收脱贫,是“茶”改写了水族自治县——三都县延续千年的贫困史。今春黔南宣告整体脱贫,茶产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2020年的春天,尽管疫情阴霾未尽,但勤劳勇敢的黔南人民克难时艰,116.7万亩可采茶园陆续如期开采。据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应明介绍,今年都匀毛尖春茶产量预计达1.48万吨,产值将突破37.3亿元。散发着春天山野清新气息的都匀毛尖,为黔南50万茶农带来了收获的喜悦。
1915年,都匀毛尖茶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奖”;2014年3月,中央对黔南都匀毛尖茶的发展作出了“对于都匀毛尖茶,希望你们把品牌打出去”的重要指示,都匀毛尖茶产业再次迎来发展新机遇。
近年来,黔南以茶产业助推脱贫攻坚为重要抓手,以提质增效为核心,以都匀毛尖引领黔茶出山为己任,狠抓品牌形象打造,全州茶叶产量、产值持续提升,品质、结构逐步改善,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不断扩大,茶产业促脱贫攻坚作用进一步凸显。
如今,都匀毛尖成就了黔南“百姓富生态美”的新气象:全州161.8万亩茶园既是黔南山区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维护、调节黔南生态平衡的重要手段。同时,都匀毛尖茶还是帮助黔南百姓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
都匀市:茶旅融合发展促茶产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都匀市积极探索茶旅一体化融合发展模式,促进茶产业转型升级。重点围绕都匀市毛尖镇最美茶乡、“云端茶海”茶生态旅游示范带、中国茶文化博览园、毛尖小镇影视游等打造了一批旅游景点,开发出集“吃茶宴、住茶山、游茶园、体验制茶”于一体的茶旅一体化精品体验游线路。以都匀毛尖核心产区螺蛳壳茶园为载体,大力实施“茶园变公园、茶区变景区、劳动变运动、产品变商品、茶山变金山”行动,努力推动茶业由农业资源向“文化、旅游、康养、平台、招商”资源转化,辐射带动周边旅游。
同时,都匀市抢抓“举办都匀毛尖(国际)茶人会”的机遇,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茶文化活动,推进都匀毛尖国际化、品牌化发展,提升都匀毛尖品牌影响力,并通过举办茶艺大赛、冲泡大赛、双手采茶比赛等茶事活动,丰富全州旅游业态,吸引国内外游客,使茶产业成为农业接转型升级、富民增收的助推器。
据统计,2019年,都匀市茶农人均收入达9000元,茶产业覆盖都匀市贫困户3181户11451人,带动贫困户人均增收近千元,茶旅融合接待游客达30万人次,茶旅综合收入突破2亿元。
瓮安县:做强“欧标茶”品牌
近年来,黔南瓮安县大力发展生态有机茶,奋力做强“欧标(欧盟标准)茶”品牌。瓮安县现有欧标茶园20.81万亩,其中,1800亩黄金芽茶园是我国最大的黄金芽生产基地,该县欧标茶叶生产加工企业达67家。据统计,“欧标茶”产业每年可吸纳瓮安县4万余名劳动力参与务工,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000余人,伤残人士100余人,带动群众人均年增收1750元以上。
瓮安县重视茶叶生产加工、茶园管护的智能化建设,建成3.2万亩整园大数据信息采集终端,1800亩黄金芽示范基地智能化系统,实时监测茶树长势以及茶园PM2.5值、温度、湿度、降水量、土质等情况,运用大数据技术实时掌握茶叶生产加工的温度、湿度、形状等信息,稳定控制茶叶的生产加工。同时,瓮安县按照欧盟483项进口食品安全检测标准,提升茶叶品质,建成标准化茶叶加工生产线15条,成品茶年加工能力达1万吨以上。
瓮安欧标茶实践“生态+扶贫”模式,将生态优势有效转化为经济优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充分利用旱坡地、弃耕地、宜茶荒山(草坡)、低产低效林建设欧标茶园,从源头上对欧标茶园禁用的63种农药强化监管,严把茶叶质量关,提升“欧标茶”市场竞争力。2018年,瓮安县被评为“贵州绿茶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县”。“瓮安白茶”和“瓮安黄金芽”获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3家茶叶企业获欧盟认证、6家茶叶企业获雨林认证等,瓮安“欧标茶”年产值达13.5亿元。
平塘县:农企利益联结“结”出富裕新生活
黔南平塘县近年来积极鼓励和引导茶叶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农户之间建立稳定的产销协作关系和多种形式的利益连接机制,着力构建“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
平塘县新光村创新茶产业发展模式,制订“83111”产业发展激励机制,通过支部引领,合作社带动,加快实现新光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83111”指的是在新光茶叶合作社的带领下,茶农通过采摘春茶与夏秋茶,实现多重增收。“83”指的是春茶茶青收购80元/斤,再奖励入股分红资金3元/斤;“11”即夏秋茶茶青收购10元/斤,再奖励入股分红资金1元/斤;“1”是鼓励社员及全镇种茶户勤劳致富,助推实现每1户农户致富,奔小康。按1户农户交售的春茶茶青为100斤计算,80元/斤支付茶青费,可收入8000元,奖励分红资金为300元;交售的夏秋茶数量为500斤,除按10元/斤支付茶青费,可收入5000元,奖励分红资金为500元。茶农年采摘茶青收入可达13800元。
据介绍,新光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83111”利益联结机制大量加工夏秋茶,提高了茶农采茶积极性,预计今年合作社茶青收入100万元以上,额外享受12万元左右的红利,有效巩固脱贫攻坚工作。
上一篇:浙江桐乡: 政企合力将本土“放心菜”送上百姓餐桌
下一篇:贵州奏响蓝莓生态交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