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06 08:55 浏览量:11086 来源:中国食品网
中国食品报经济观察团队
“品质农业 筠连实践”系列报道之六
茶,影响世界的中国树叶,原产于中国南方,是世界三大健康饮料之首。“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发祥地,世界最大产茶国。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画卷,每一卷都飘着清幽茶香。
川南筠连出好茶!不仅是茶界对筠连茶的认可,更是最讲究阳光、空气、地形、土壤、气候温度的一片树叶自然选择的结果。生于幽谷峻岭,长于高山云雾,尽享日月光华,经受风霜雨雪,相伴筠山定水的一片树叶,经历两千多年的岁月,用完整的生命旅程成为筠连名片。
寻踪:五尺道茶马繁 千年历史载荣耀
筠连茶叶产业历史悠久,筠连产茶可上溯至秦汉时期,以盛产早白尖“黄芽茶”、“工夫红茶”、“筠连苦丁茶”等名优茶而久负盛名。
五尺古道,茶马繁忙。筠连一直是五尺道上的重要节点,素称“丝茶之乡”。据史书记载,远在秦汉时代,筠连已是有名的茶区,所产茶叶色嫩绿、味醇厚。唐代以来,筠连已有茶叶课税。境内塘坝乡所产黄芽茶,在清朝被定为“贡茶”,至今民间还有“天下未尝黄芽茶,百草不敢先开花”的传说,极言其茶发芽早、品质佳。
穿越2000多年的久远时光,蜀道地缘交通的限制、政治经济格局的改变、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等都成为左右筠连茶史进程的重要因素。1951年,筠连成功研制出“川红工夫”,自此成为“川红工夫”核心产区和优质产区,第一个川红工夫技术推广总站也在筠连成立;1959年筠连红茶金黄白露芽茶作为国庆献礼茶敬献毛主席;1977年筠连县被列为全国百强茶叶基地县;1980—1983年版现代汉语词典对“川红”注解——“为茶叶品种之一,主产四川筠连”。
1984年筠连早白尖被认定为国家级茶树品种;1985年筠连工夫红茶在24届葡萄牙里斯本获得国际博览会金奖。2017年,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授予筠连——“川红故里”称号。筠连红茶成为中国茶叶博物馆首批收藏产品,并于2019年建成中国川红博物馆。筠连先后荣获“四川省出口茶叶生产基地省级示范县”、“全国茶叶发展示范县”、“中国十大生态产茶县”、“全国重点产茶县”、“中国茶叶百强县”等荣誉称号。
遇见:自然孕育神奇 茶香飘向四海
在逶迤磅礴的乌蒙山下、四川盆地的南缘,有一片神奇美丽的土地。这里四山皆竹,一色相连。这里是筠连。
骄阳似火,走进筠连的茶园,远远望去,茶树茂盛,一片葱葱茏茏。万道霞光在这翠海上铺开,给万亩生态茶园染上一层金 色。清新的绿,一眼望不到边,与蔚蓝的天空相连;微风歌唱,茶叶伴舞。三五成群的茶农,穿梭于茶丛中,敏捷地摘下一片片嫩芽。好景,好人,勾勒出一副绝美的图画。
筠连茶乡,得天独厚。筠连县位于四川盆地南缘,处于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的过渡带,南部山高林密,北部低山丘陵起伏,海拔从368.5米至1777.2米,农业垂直分布明显。亚热带季风气候,常年日照时数1064.4小时,高山多雾,年平均气温17.6℃,非常适合茶树生长,属于茶树原产地。境内现有野生茶树、贡茶古树、国家级茶树良种早白尖、四川群体品种等茶树资源。
特殊的自然条件使得筠连茶树比同纬度的茶区早发芽一个月。一般在2月末到3月初,最早的春芽就已经露头,于是有了闻名茶界的宜宾早茶,有了筠山早茶最先将春的问候带到爱茶人杯中的期待。
传承:技艺打造品质 好茶名远扬
长在筠山的一片树叶,在一代代茶人的手中成就了一种植物生态与人类智慧的邂逅,创制“川红工夫”,孕育出中国产量第一的苦丁茶。筠连苦丁茶和红茶两个茶饮类地理标志产品,让茶的江湖有了筠连茶的地位和传说。
随着炒茶机的盛行,越来越多的手工茶已经失传。为了使筠连一代代制茶人丰富多彩的制茶技艺得以整理固化,使那些曾经流失的关于筠连茶的记忆得以鲜活呈现,使在制茶过程中的历史积淀和现实成果得到保护和传承。筠连将拥有的茶饮类两块金字招牌“筠连苦丁茶”和“筠连红茶”的制作工艺成功申遗,将其制作工艺列入了当地非遗保护名录,让筠连茶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茶乡精彩相遇。
筠连红茶有着两大工艺流程,其中,初制工艺流程包括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精制工艺流程包括拣选、分筛、拼配、提香、后发酵。茶在采制和储存过程中自然转化,香气、滋味、茶性缓慢变化,以达到更好的品质。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定“筠连红茶”品质为:外形紧细秀丽,金豪显露;香气馥郁,天然花香、果香彰显,滋味鲜醇,回味悠长,具有浓厚地域风格。而筠连苦丁茶,外形条索紧细,色泽翠绿,汤色翠绿明亮,滋味微苦回甘,叶底嫩绿明亮。
无论是筠连历史久远的晒青茶,还是后起之秀的川红工夫,还是青山绿水的苦丁茶,工艺和原料造就了它们不同的风格口感,时代和地缘造就了它们不同的历史机遇。它们最终都造就了具有悠久历史、传承地域的筠连茶类,以其独特的、精彩纷呈的形态进入了茶的历史。
关注筠连茶产业报道之二。
(筠连县科协王敏 中国食品报经济观察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