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2 10:09 浏览量:23817 来源:中国食品网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以“系统思维”“系统观念”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中重大问题的工作要求,2025年9月20~22日,以“系统美学、系统心理学与和美文化”为主题的中国系统科学研究会2025年学术年会在成都召开。此次年会由中国系统科学研究会主办,四川省生活美学研究会、成都师范学院、吉利学院、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五粮液文化研究院联合承办,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天府学研究中心、四川省长江黄河流域绿色发展研究会、四川宝山村庄发展学院协办。
原国家体改委副主任、中国系统科学研究会终身名誉理事长乌杰,中国系统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李后强、赵东海、顾春华、王红、傅鹤鸣,中国系统科学研究会副秘书长樊艳平、刘超荣、隋欣、盛立民、智路平、韩毅,成都师范学院党委书记杜伟,中国科学院成都情报文献中心原主任方曙,中共四川省委政策研究室二级巡视员谢圣赞,四川省政府办公厅二级巡视员白鹏远,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原二级巡视员董进智,成都师范学院副校长唐安奎、四川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主任李后卿、四川省社科院二级研究员文兴吾,成都师范学院二级教授卢阳春,国家林草局国土绿化杂志社原社长陈晓荣,中国评论通讯社副社长、《中国评论》月刊副总编肖瑞美,吉利学院副校长王桂琴、成都市社会科学院历史与文化研究所副所长李单晶、五粮液文化研究院院长陈丽,逸马品牌连锁教育集团总经理刘星燕,四川宝山村庄发展学院执行院长张金文,四川省长江黄河流域绿色发展研究会秘书长杨华军,以及来自全国高校、科研院所、党政机关及企业的专家学者和实践工作者等近100人出席年会和有关活动。
成都师范学院校长史仕新,吉利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丁任重,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校长蒲果泉在开幕式上致辞。
乌杰教授作了题为《关于系统美学与系统心理学的两个问题》的主旨演讲。作为中国系统科学研究会的创立者,今年92岁高龄的乌杰先生,回顾了系统科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并结合自身研究与实践,深刻阐释了系统科学的时代价值。他指出,系统科学不仅是认识世界的工具,更是改造世界的哲学——其核心在于用整体、动态、非线性的视角揭示事物本质,打破学科壁垒,为复杂问题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乌杰结合《系统美学》《系统心理学》的研究心得进一步强调:系统美学揭示了自然、社会与人文的内在秩序之美;系统心理学则架起了个体心理与群体行为的桥梁,为社会治理提供心理机制解析。他寄语大家:“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苏格拉底在两千多年前留给我们的一句箴言:认识你自己。直到现在仍然是心理学的根基。我们学习心理学的目的就是了解自己、改变自己、超越自己、成功自己。”
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李后强教授主持会议并做了题为“跨界融合的双子星与文明对话的新范式——读乌杰教授《系统美学》与《系统心理学》”的学术报告。他认为,乌杰教授的《系统美学》与《系统心理学》犹如两颗璀璨的星辰,以系统科学为纽带,架起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工程技术与人文艺术、东方哲学与西方思想之间的桥梁。这两部著作不仅是对传统学科壁垒的突破,更是对人类认知范式的重构,展现了“跨界融合”在21世纪知识生产中的核心价值。
内蒙古民族大学党委书记赵东海教授回顾了自2008年参与学会以来的学术历程,并重点分享了学习乌杰《系统心理学》的体会。他指出,该书在数十年研究基础上,系统梳理了心理学的发展脉络,提出了“意志导向律”这一原创命题,为认识心理本质提供了新启示;同时创新性地建立了系统心理学方法论,强调哲学反思、科学指导与实践结合,对心理学理论与方法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书中还提出“系统心态优化”,为心理健康调适和人性积极发展提供理论支撑。这部著作为心理学批判与创新提供了方向,也是对中西心理学融合的学术贡献。他强调,意志的优化是成功之路,系统心理学将在推动心理学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
上海电力大学校长顾春华教授作了题为《人工智能+系统科学的大学实践》的主题报告,展示了“AI+”课程体系在教育中的全校推广,从入门到前沿研究与创新创业,构建跨学科人才培养框架。在科研方面,团队打造电力拓扑认知大模型、中医问诊模型及危险化学品监管模型,推动行业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在技术实践中,上海理工大学研发的“行者二号”人形机器人在国际赛事获佳绩,智能乒乓球机器人、小木颠球机器人均创造吉尼斯纪录并实现产业化突破。他强调,未来世界不仅需要AI,更需要系统科学的深度指导与融合发展。
谢圣赞作了题为《坚持系统思维加快推进国家战略腹地建设》的大会报告。他强调,坚持系统思维是加快推进国家战略腹地建设的根本方法论。当今世界格局复杂多变,建设战略腹地既是应对风险挑战的重大举措,也是保障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战略。系统工程涉及经济、社会、生态和安全多维度,必须科学把握顶层设计与地方实践、战略布局与战术推进、内生动力与外部支持、经济发展与生态安全、硬件建设与软件提升等重大关系。要在中央总体规划下激发地方活力,统筹长远战略与阶段推进,增强自主“造血”功能,守住生态底线,同时注重基础设施与制度环境“双轮驱动”。他强调,唯有以系统思维统揽全局,协同推进,方能筑牢国家发展的战略纵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建坚实可靠的战略后方 。
白鹏远作了题为《论书法美的境界》的主题报告,深入探讨当代书法审美的困境与回归路径。他指出,书法作为汉字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其美在于自然与本真,在汉字结构、形态与线条韵律中展现艺术魅力。他强调,真正的书法美应追溯汉字演化脉络,传承自甲骨、金文、大篆、小篆、隶、楷、草行等经典体系,并以钟繇、王羲之、颜真卿、欧阳询、宋四家等名家为学习与鉴赏的典范。呼吁社会重视书法美育,让青少年在书法学习中体悟汉字之美、结构之美、韵律之美,从而重建正确审美观,让真正的书法美引领时代风尚 。
董进智作了题为《艺术化,让乡村成为诗意栖居之地》的大会报告。他指出,乡村振兴是长期战略任务,而艺术化正成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力量。乡村艺术革命的核心在于把艺术融入乡村规划、产业发展、生活方式与治理模式,让乡村从自然山水、农耕体验到日常生活都散发艺术气息。他呼吁以原创设计和村民参与为动力,培养农民成为乡村艺术家,使艺术真正回归生活,推动乡村成为如诗如画、各美其美的诗意栖居地 。
文兴吾研究员作了题为《宽窄文化系统与宽窄哲学系统的逻辑》的主题报告,提出宽窄哲学作为宽窄文化的底层逻辑,核心在于揭示“宽”与“窄”的辩证关系。他指出,宽窄不仅是物理空间概念,更涵盖心理、方法论和价值层面的“度”,体现为共存、转化与适度原则。他强调,宽窄哲学是一种关于人生发展与社会发展空间生产的辩证哲学,能够为管理学、心理学、城市规划、美学及人生哲理等领域提供理论支撑。他特别提出,宽窄逻辑应区分文化层面的类比联想与哲学层面的严密论证,避免停留在感性阶段。最终,宽窄哲学以“空间的身体本源论”为逻辑起点,揭示人生与社会发展的道路如何由窄趋宽,彰显哲学对现实的深刻关怀 。
卢阳春教授作了题为《系统观视角下推进以人为核心的乡村全面振兴战略思路》的大会报告。她指出,乡村振兴是复杂系统工程,当前仍存在“重物轻人、重硬件轻软件、重经济轻治理”等局限,导致整体性与可持续性不足。他强调,应以系统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核心”,突出乡村居民的主体地位、能力提升与权益保障。战略思路:一是明确一个核心——以乡村居民为中心;二是构建一个系统——产业、人才、生态、文化、组织“五位一体”协同推进;三是强化一个机制——政府、市场、社会与乡村居民多元协同治理。她强调,唯有摒弃片面发展观,融入城乡融合发展格局,坚持循序渐进、分类施策,才能实现乡村的全面提升和农民的自由全面发展 。
内蒙古大学教授盛立民作了题为《唯物史观的系统方法探析》的大会报告。他指出,唯物史观通过揭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历史规律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理解资本主义本质及社会发展的科学基础。他强调,应把人类社会视为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构成的统一整体,既是开放系统,也是自组织系统。社会发展表现为整体运动,历史演进实质上是复杂系统的动态过程,其动力来源于无数个体活动相互作用形成的“总的合力”。唯物史观的系统方法,不仅阐释了“人—劳动—社会”的内在关联,也为认识党的历史、把握现代社会本质和推动理论创新提供重要遵循,具有鲜明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冯大力作了题为《系统论在股市投资中的应用》的大会报告。他指出股市投资具有混沌性和非线性特征,需结合系统论进行宏观、行业与企业的综合分析 。同时提出理性投资方法,包括先判断再行动、分散配置、顺势而为,以实现风险与收益的动态平衡 。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肖妤作了题为《系统视野下人类生殖系基因编辑的伦理再审:基于风险、尊严与未来的美学考量》的大会报告。她结合基因编辑婴儿事件,从系统美学与心理学视角,分析生殖系基因编辑的风险获益、“人的尊严”,警示基因增强或致 “替代焦虑”,提出科技需融入人类价值网络,方可助力生命福祉与文化向善。
四川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任思奇作了题为《坚持马克思主义美学原理让中国审美走向世界》的大会报告。他提出马克思主义美学原理具有扎根实践、人民立场、与时俱进、开放包容的特质。他还以唐代紫檀木回槽琵琶、汉服马面裙,及《原神》《黑神话:悟空》等海外影响为例,助力中国审美走向世界。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副校长苟兴才教授作了题为《系统论视角下职业技能类终身学习平台构建逻辑与实现路径》的大会报告。他指出,传统职业技能培训在响应速度和服务持续性上存在系统性失灵,难以应对技能“半衰期”加速缩短的挑战 。他提出,应以系统科学为方法论,构建多元主体参与、开放协同、动态适配的职业技能类终身学习生态,实现学习的个性化、可持续与普惠化 。
南昌工学院系统观念研究中心冷树青教授作了题为《坚持系统观念的矛盾系统观》的大会报告,他强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坚持系统观念的矛盾系统观,要求以普遍联系、全面系统、发展变化的视角把握社会规律 。他指出,应通过前瞻性思考和整体性推进,统筹处理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宏观与微观、当前与长远等关系,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科学方法论 。
内蒙古党校教授李利芳作了题为《系统观视域下城乡融合推进共同富裕——基于“要素一结构一功能”的机理分析》的大会报告。她指出,城乡融合是推进共同富裕的关键,需从“要素—结构—功能”的系统逻辑出发,推动人口、资本、土地、公共服务等要素高效耦合 。她强调,应破除制度壁垒,强化多元协同,健全支撑体系,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共同繁荣 。
成都市社会科学院同城化所副书记毛杰作了题为《量子纠缠态中的美学涌现机制研究》的大会报告。他指出,量子纠缠具有整体性、非定域性和叠加性,不仅推动量子通信与计算应用,也为美学研究提供新隐喻和方法论。他提出,量子纠缠隐喻可拓展美学边界,启发艺术创作与审美体验的创新。结合脑科学等前沿技术,美学正呈现“关联型”“实践本体论”和“动态生成”趋势。他还介绍了“量子艺术展”等跨界案例,展示科学与艺术的互动及公众参与方式。同时,他强调AIGC与人类共生创作将重塑主体性,神经美学实验则有助于量化审美体验,揭示大脑量子机制。他表示应推动量子计算与艺术结合,推广神经美学实验,整合科学理性与人文精神,探索跨学科“量子美学”双轨研究范式,为文化创新与艺术发展开辟新空间 。
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刘文钦、成都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薛玉梅、河南省叶县辛店镇郭岗村党支部书记周安业、成都市若天中医馆副馆长夏雪、中国诗酒文化协会宽窄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张洪贵等结合基层工作实际进行了大会交流发言。
本次年会得到了学界同仁的广泛关注与大力支持,共收到文章400余篇,内容涵盖系统美学理论建构、系统心理学实践路径、和美文化的哲学基础与应用探索,以及系统思维在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灾害风险管理、新质生产力发展等重大领域的深入思考,经过专家评审,最终遴选90余篇优秀文章辑录成册。这些文章不仅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准与创新价值,更体现了系统科学回应时代命题、服务社会发展的实践导向。
与会者一致认为,系统科学不仅是一种方法论,更是一种世界观,它教会我们以整体、关联、 发展的眼光看待世界,对于解决当前复杂多变的社会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未来,系统科学将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邓真、钟成龙)
上一篇:珍酒将首推“无尘车间”,吴向东:这是白酒行业一次革命
下一篇:汾酒新一届董事会及高管名单公布 袁清茂为第九届董事会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