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食品行业门户网站,宣传食品安全发展,服务品牌创建品牌传播。食品行业影响力融媒体整合传播推广平台。
酒庄评选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食品网 > 要闻 > 正文

坚守科学 注重预防 让食品安全教育真正落地

2019-12-18 15:53   浏览量:22052     来源:中国食品报网

食品安全教育在食品安全领域的作用十分重要,关系到整个食品安全的基础 工作。在日前召开的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上,由中国食品科学技 术学会、沃尔玛食品安全协作中心共同主办的国际食品安全教育论坛同期举办。 来自国内外的专家们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案例,从监管、传播等不同角度分 享和交流了对食品安全教育的观点和策略,引发业内人士共鸣。

image.png

食安信息不对称仍是科普工作顽疾

       自12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中第四条至第九条中的内容均与健康或者食品安全教育相关。其中,第五条明确“国家将食品安全知识纳入国民素质教育内容,普及食品安全科学常识和法律知识,提高全社会的食品安全意识”。第九条则明确国务院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建立食品安全风险信息交流机制,明确食品安全风险信息交流的内容、程序和要求。“然而,当前,食品安全信息不对称仍是监管者或从事食品安全知识科普的工作者们面临的一大挑战。”与会专家坦言。

  近年来,国家十分注重体系建设、队伍建设。在体系建设方面,做到了“一个体系四个系统”。实践证明,通过互联网+来做食品安全教育的形式效果好。今年在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上推出了达达星球,仅仅两周时间,参与人次就达几亿。

  为什么大家越来越关注食品安全文化,食品企业应采取哪些措施来提升食品安全文化?英国Campden BRI研究中心Bertrand Emond教授在论坛上抛出了一系列问题。Bertrand Emond认为,通过合理的培训等形式,可以加强食品安全文化教育。

  Bertrand Emond表示,食品安全文化之所以成为热门话题,有以下几个驱动因素。首先是审查趋严。标准越来越严格,如何做到随时随地都可以从容面对审查呢?前提是食品安全文化必须是强大的、到位的。如果企业的食品安全文化足够强大,那得到投资的机会也就会越大。因为投资者相信这样的企业在未来能够取得更好的业绩。再者,企业一旦形成强大的食品安全文化,保险公司也会认为这样的企业信赖度更高。

  如何评估食品安全文化?Bertrand Emond用了20个指标对其进行评估。培训即20个指标之一。“想要有食品安全文化,就必须有强大的团队和团队活动。” Bertrand Emond说,在与企业做食品安全文化培训以及在全球食品安全培训调查中发现,很多企业很难有效地培训项目。他提醒,在培训中,所传播的信息一定要短。另外,信息是要有选择性的,尽量用图片来呈现,而不是文字。最后是尽量做得有趣一点儿。

  Bertrand Emond强调,培训只是进行食品安全教育活动中的一种形式,还要从多方面去确保活动的深入。如举办食品安全周、洗手周等。还要通过各种不同的海报和标识在各个相关区域放置,以提醒员工。

       预防性科普教育成当务之急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范志红就如何做好消费者食品教育进行了交流。在她看来,“一边是学者做的研究,可以无限延伸;另外一边是大众的饮食行为,非常顽固,这两者之间隔着深不可测的鸿沟,只有教育才可以沟通两者。尤其是健康相关的研究,如果不变成老百姓的饮食行为、健康行为,那就失去了社会意义。”

  范志红建议,业界当务之急是要进行预防性的科普教育,即把行业相关科普知识,坚持长期向消费者普及。另外,业界要主动跟科普人士合作,企业要紧密关注舆情监测。对于“一旦碰上负面新闻,有了危机怎么办?”的问题,范志红建议,企业要提前建立危机应对机制。

  范志红谈到,向消费者宣传教育时,要注意多层次、立体化传播;保证传播内容的科学性特别重要;做科普一定要落地,不仅要告诉消费者相关知识,还要提供可操作的方法——怎么选、怎么存、怎么做,这样消费者才会感兴趣,而且能够落地去做到。

  范志红建议,从长期来看,希望可以加强科学传播和信息分析方面的研究,舆情分析、传播规律分析等都应该纳入到研究范围中。但到目前为至,我国还没有开展这方面的相关研究。她呼吁,可以由行业组织每年资助相关的课题,坚持做下去。

      食安教育要“多条腿”走路

  国际食品保护协会食品安全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席Francie Buck分享了美国食品安全教育的现状和方向。“从1999年到2015年,美国食源性疾病发生率呈直线增长趋势。”Francie Buck梳理了过去15年发生的主要食品安全问题,如2015年,因黄瓜中沙门氏菌引发的食源性疾病暴发,907人生病,6人死亡;2011年,因甜瓜中李斯特菌引发的食源性疾病暴发,33人死亡,28个州受到影响。花生酱发现沙门氏菌,104人生病9人死亡,影响了46个州。这些事件显示出,进行食品安全教育十分迫切。

  “积极主动进行文化和管理控制方面的教育,可以更好地起引导作用,要比传统的教育更有效。”Francie Buck介绍,美国进行食品安全教育的一个有效经验就是采取积极主动的管理控制。也就是说,区别于以往在教室中的培训,会更多采取积极主动的管理控制,来减少食源性疾病发生的可能性。实践来看,这种管理十分有效。积极主动管理控制有6个环节,包括培训、管理监管、重新评估、识别风险、风险记录以及纠正措施。即培训企业负责人,让他们了解培训的过程,再回到企业进行监管。如此一来,管理人员就能够在食品安全当中积极主动参与,还可以进一步培训自己的员工。

  此外,借助非营利性组织开展食品安全教育,也是十分有效的途径。1997年因汉堡中大肠杆菌引发的食品安全事件,让美国相关部门意识到——必须要教育消费者。此后,成立了为消费者提供各种各样健康和食品相关信息的非盈利性组织。这一组织总共有13000多人,分布在农村、城郊和城市居住区,成员都是健康和安全领域的教育工作者,其中,13%来自企业。

  Francie Buck表示,对于消费者进行的科普教育,要基于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例如,一项调查是“有多少人在烹调鸡肉之前会洗?答案是90%的消费者都会先洗一下鸡肉。“其实这是错误的。”从Francie Buck展示的两张对比图中可以看出,从其中的一张图上可以看到所有的细菌在哪里,所认为的洗鸡肉就干净了,其实是创造了更大的细菌环境。”

       科普工作要坚守科学性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刘秀梅研究员围绕如何夯实公众科普工作的科学基础作了介绍。刘秀梅认为,在做科普工作中应遵循的原则是,坚持专业、严谨而且要平和。在规范的基础上,要把握时效性,坚守科学性。

  刘秀梅谈到,我国食品安全状况整体稳中向好,但风险交流仍是短板。加强风险交流仍是我国今后需不断努力的方向。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近年来重点推进科普工作,围绕规范组织模式、健全专家智库、丰富科普素材、引导媒介方向等四个方面发力。值得一提的是,学会组建了科普专家团队。2012年,学会与美国食品科技学会签署公众科普战略合作协议,并成立科普工作专家委员会,构建我国食品安全科普工作的主力阵容——200余位专家构成的风险解析专家库。

  刘秀梅举例说,在危机时刻,以“科技界共识”为利器,快速回应舆情热点。例如,在“非洲猪瘟疫情”事件给行业带来严重影响时,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一时间组织专家召开会议,并结合国际专家咨询等多种沟通方式和渠道,形成“科技界共识”。并向有关部门上报政策建议,引导舆论的正确走向,以保护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在快速回应舆情热点的同时,坚持将科普工作常态化。自2011年起,学会每年年初组织召开年度食品安全热点科学解读媒体沟通会,邀请政府相关部门、主流媒体、产业界共同参与,以“科技界共识”的方式,针对公众所关心的食品安全热点话题,用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进行了科学解读。

  上海食品安全工作联合会会长顾振华谈到,首先,在食品安全教育的传播方式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其次,要根据不同的受众,提供其容易接受的方式,容易获得信息的渠道;再者,任何知识点要反复讲形成概念,不是只讲一遍。

  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项目联络部主任韩丽娜介绍了全国儿童·食品安全与健康守护行动的实践案例。“如何将干巴巴的科学知识和孩子的兴趣结合在一起?”韩丽娜介绍,在项目调研中,通过专业力量研发出一系列教育内容,将食品安全知识和游戏盒结合在一起,让孩子边玩边学。例如,在开发的AR和VR的教学体验系统中,创造了一个立体的空间。VR眼镜戴上后孩子可以进入720度的厨房空间,进去以后会有互动,首先是要洗手,不洗手就进不了下一个阶段。

  对于专家们的分享,与会者反响热烈。日清食品(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经理石滨海提问对于重复性谣言的问题如何解决?对此,刘秀梅表示,这一问题的解决,还得靠多方努力。随着消费者科学素养的不断提升,社会各方不断普及科学相关知识,这一问题一定会得到解决。沃尔玛食品安全协作中心执行主任严志农则认为,在这一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不断探索好的经验,把更多的正能量信息传递给大家。

分享到:

上一篇:力扛金鼎康师傅再获食品行业社会责任奖
下一篇:统一“开小灶自热米饭”在京通过专家鉴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