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食品行业门户网站,宣传食品安全发展,服务品牌创建品牌传播。食品行业影响力融媒体整合传播推广平台。
酒庄评选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食品网 > 要闻 > 正文

2019年食品真实性技术与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举办

2019-11-05 09:13   浏览量:11163     来源:中国食品报网

  (本报记者  王  薇)6年前欧盟“马肉冒充牛肉”事件的发生,让全球食品界及社会关注食品真实性。近年来,随着食品造假技术的演变,采用常规手段越来越难以检测食品造假,导致其成为全球共治的监管难题。如何火眼金睛辨真伪?国内外为保障食品真实性采取了哪些行动?10月28—29日,在北京举办的2019年食品真实性技术与产业发展国际论坛暨食品真实性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年会上,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及企业代表就此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年会期间,还举办了中国工程院“应对经济利益驱动造假 全球合作与中国引领战略研究”会议。

  此次会议由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主办,食品真实性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重点实验室承办。会议得到国家卫健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中国酒业协会的大力支持。来自国际法典委员会等国际组织,美国、德国、英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国家的国际知名专家,与陈君石、庞国芳、孙宝国、朱蓓薇4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及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食品企业的专家学者及相关人士逾300人参会。

  经过多年积淀,食品真实性论坛已成为国际食品安全和真实性技术领域最具影响力的重要论坛之一。本届论坛采用大会报告、嘉宾访谈和项目研讨等方式,商讨“食品真实性”定义、食品安全与真实性技术动态、标准与监管趋势;会上倡议成立了“国际食品真实性技术创新联盟”,搭建食品真实性领域技术研究、交流、合作平台,通过“产学研销”一体化模式,全方位加快推进食品真实性定义的国际共识、食品真实性技术标准化和科技监管应用落地,促进食品行业稳步健康发展;会议以“真实性技术与标准赋能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为主论坛,同时召开了核磁共振波谱技术、质谱技术、大米掺假真实性、十三五重点专项和国家自然基金专项等6个分论坛。

2222

孙宝国院士(左二)、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技术总师吴永宁(左一)与国内外专家共同参与对话环节

   “食品真实性”不等于“食品安全”

  食品真实性近年来成为广受关注的热词。与会专家介绍,“食品真实性”和“食品安全”“食品质量”并列,是食品的三大属性之一。“食品安全”是指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因添加工业制品等有毒物质对人体产生损害,大都属于严重的食品“安全性”问题。而“食品真实性”则侧重于食品本身的“真实性”问题。

  2013年,爱尔兰食品安全局揭露的非法“马肉掺假”丑闻,几乎波及欧洲所有的国家,但爱尔兰食品安全局又明确指出,其掺入的马肉是安全的,食用后并不会引发人体安全问题。再如,将养殖的鲑鱼充作野生的鲑鱼出售、香米中掺杂更便宜的品种、标称牛肉产品却掺杂有其他肉类、选购烟台苹果但其实际产地却并非烟台,买五常大米却发现顶多算是东北大米……食品造假事件在生活中屡见不鲜,生产以次充好产品,标示虚假的产地、生产厂名、厂址等,均属于食品“真实性”问题。这些造假行为严重干扰、破坏了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给白酒、葡萄酒、食醋等多个食品行业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现象,阻碍了我国食品转型升级政策的实施,降低了消费者对国产食品的信心。

  “食品的不真实,最重要的危害应该是对消费者信心的打击。”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陈君石谈到,食品的真实性和食品安全关系密切,但在研究手段、监管措施、法律法规规定方面不尽相同。食品的真实性,不一定影响食品的安全,也就是说,假的食品、橄榄油、葡萄酒不一定会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危害。陈君石院士认为,目前对食品的要求在质量和安全的基础上,增加了“真实”的需求;今后,在食品领域,真实性检测和监管方面将进一步加强。

  抵制食品造假刻不容缓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校长孙宝国指出,食品掺假欺诈呈全球化,各国均不能独善其身。如何为食品“保真”,是食品产业界和科技界的一个大命题。“在全球食品大流通背景下,利用先进的食品真实性和溯源技术手段和方法标准,抵制食品造假,保障食品安全,提升我国食品工业的国际竞争力刻不容缓。”孙宝国院士呼吁。

  孙宝国院士在致辞中表示,随着我国人民可支配收入的不断提高,人民对食品的需求也由过去“吃得饱”转变为吃得“地道”,吃得“放心”,由追求美味到追求营养健康天然。消费者需求的转变促使我国食品产业转型升级,高端食品产业迅速发展,标注“有机”“纯天然”“地理标志产品”等标签的产品越来越多。但是,受经济利益驱动,一些高附加值食品如茶叶、蜂蜜、橄榄油、葡萄酒等,时常出现假冒、伪造、以次充好等欺诈现象,在食品产地、品种、年份、有用成分等方面造假司空见惯。从某种意义来说,食品真实性、食品掺假,已成为继食品安全问题之后另一国际关注的重大研究课题。

  随着造假技术发展,采用常规手段越来越难以检测经济利益驱动的食品造假,有必要不断开展新的食品真实性技术的检测方法和数据库系统。食品真实性技术研究已成为全球食品科学的研究热点;面对食品造假、欺诈现象,食品真实性与溯源技术不仅可以为食品安全保驾护航,对食品生产者起到威慑作用,同时,还能在出现问题时做到及时解决和事后的分析研判。孙宝国院士指出,食品真实性保障工作有赖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在国家层面,科技部“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中 “食品真实性鉴别检测关键技术研究”,其目标就是通过平台搭建、方法开发、数据积累、监管应用,实现我国在食品真实性与溯源技术领域的重大突破。

  “国内科研院所在食品安全与产品真实性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据孙宝国院士介绍,国内最新开展研究的利用核磁共振波谱、同位素质谱、高分辨质谱、生物溯源等前沿科技手段,研究食品真实性技术、装备和标准等的工作,为食品生产和流通领域提供可溯源、可实时监管的科学手段和技术支撑,为遏制食品行业“劣币驱逐良币”造假现象、提升我国食品产业质量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国际食品真实性技术创新联盟成立

  在论坛上,经行业共商,拟依托食品真实性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的国内外专家和参加论坛的行业专家,成立“国际食品真实性技术创新联盟”。该联盟的成立,旨在把更多科研院所、检测机构、食品企业通过联盟的方式集聚起来,集合全球食品真实性技术领域的科技资源,发挥产学研销一体化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的联盟优势。

  一方面,通过食品真实性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组织推动食品真实性关键共性技术的攻关研究,解决行业亟须的技术难题,促进食品行业稳步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依托联盟平台,同步开展食品真实性前沿技术的标准化、规则制定、国际互认等成果转化研究,助力规范全球食品竞争环境,推动贸易国际化。以“中心 + 联盟”的全球协作模式,实现食品真实性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的同步落地。

  与会专家指出,食品真实性技术创新、方法标准化到成果转化应用,需要政府、科研院所、检测机构、食品企业等的共同努力,涉及面广且复杂,仅靠食品真实性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是远远不够的。

  “要把市场服务放在最重要的地方去,在市场服务中,在真假鉴别的斗争中百炼成钢。”在论坛“食品真实性、食品欺诈和食品完整性共识”对话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进出口检验检疫首席科学家庞国芳以自己 20 年前用碳同位素解决蜂蜜掺假问题的生动案例,说明了深入研究食品真实性技术的重要性。他强调说,科研人员在研究相关技术时,一定要瞄准靶点,把技术做到炉火纯青,在检测食品真伪中才能百炼成钢。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技术总师、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食品真实性与溯源分会理事长吴永宁在论坛上表示,从目前来看,食品安全的事件 90%是造假,不是真正的食品安全事件。食品安全不是靠检出来的,主要靠管出来和产出来。监管好食品造假不仅需要检验基础,更需要评估技术。这些技术的应用,需要更多的数据、大数据。

  我国立专项扶持食品真实性技术研究

  随着食品造假技术的演变,采用常规手段越来越难以检测食品造假,导致其成为全球共治的监管难题。自 2013 年欧盟爆发出“马肉冒充牛肉事件”以来,欧盟将食品真实性技术研究列入 Horizon2020 项目重点研究领域;2014 年起,食品科学界将食品真实性单列出来,与食品安全和食品质量并驾齐驱,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热点;WHO 和 CAC 也正在发起和讨论“食品造假”国际标准问题。

  我国政府也高度重视食品造假和真实性问题。2017 年,科技部发布的《“十三五”食品科技创新专项规划》中,首次明确提出“食品反掺假控制技术”专项研究项目,支持食品真实性技术的发展。2018 年 4 月 17 日,我国正式成立食品真实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该中心是我国在食品真实性领域经科技部认定的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中心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参与国际创新合作项目的政策,全面参与欧盟框架计划中食品真实性技术领域课题,承担了 Food integrity(欧洲食品诚信),OLEUM(橄榄油真实性鉴别)和 EU-China-Safe(中欧食品安全与真实性)等国际合作项目;承担中国工程院咨询研究项目:食品真实性与溯源技术国际联盟体构建战略研究;主持了 2014—2019 年国际稳定同位素实验室间能力验证 10 次,国内 43 家检测机构参与;筹建了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食品真实性与溯源分会;推动了国家自然基金对食品真实性学科的分类单列;在葡萄酒、白酒、果汁、乳制品、酱油等行业开展了大量食品真实性技术研究和积累。上述工作有效地推动了“食品真实性”定义和概念全球共识的形成,为食品真实性与溯源技术国际联盟的初步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与会专家指出,在“国际食品真实性中心”和“国际食品真实性技术创新联盟”的引领下,通过发挥国际合作平台优势,联合国际知名专家、科研院所、检测机构和龙头企业资源,构建真实性数据库,推动食品真实性定义最终达成国际共识,开展相关标准制修订和食品真实性国际互认,加强人才培养等工作,必将为我国食品真实性技术占据国际领先地位,为开展食品真实性监管和认证,为食品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坚强有力的支撑。

分享到:

上一篇:中韩水产品企业签定贸易协定 签约金额达120万美金
下一篇:“生命说”:打造优势健康教育平台让减肥“从脑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