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食品行业门户网站,宣传食品安全发展,服务品牌创建品牌传播。食品行业影响力融媒体整合传播推广平台。
酒庄评选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食品网 > 头条 > 正文

酒业观察:别被“高增长”迷了眼,酒业持续生命力需要生息中修复

2023-08-09 09:19   浏览量:19907     来源:中国食品网

  近期,各行各业上市企业纷纷发布了2023年半年报以及三季报的预告。从报告显示来看,整体发展趋势是积极向上的,不少企业交出了亮眼的成绩,营收和净利润均保持两位数增长率的不在少数。这一现象似乎为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增加了不少信心。

  然而事实上,在高增长的业绩背后,隐藏着消费降级、增速放缓、物价上涨、人民币贬值等诸多发展忧患。其实并不难理解,俄乌战争如火如荼、全球通胀飙升,极端气候事件频发、主要经济体的货币政策分化、国内外经济周期的错位、三年大疫按下发展暂停键等因素,给我们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不确定性。

  因此,2023年是一个充满挑战的一年。劫后余生之时,与其负伤奔跑,不如修鳞养爪。持久的发展实力与活力远比短期亮眼的业绩更重要。

  酒业真有那样强劲?季报、半年报、年报,跨年报,无时不在喧嚣持续的高增长都是真的吗?数据背后隐藏埋下有多少隐患?欠下的债需要多久来弥补?如同酒业经销商们巨大的库存量,又需要多久来消化?市场上有多少库存茅台,有多少是被喝掉了,有没有可能某一天出现致命性的崩盘?谁也谁不清。

  现象:高增长备受瞩目

  7月17日,2023年中国经济半年报公布。今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比去年同期增长5.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2%,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翻开半年报,多组高含金量的增长数据映射出中国经济形稳势升的底气。

  从上市酒企来看,已公布前三季度营业总收入数额的酒企,贵州茅台、山西汾酒、洋河股份、今世缘、水井坊等五家酒企均实现了营业总收入和净利润双增长。其中贵州茅台、洋河股份、山西汾酒等净利润增速均高于营业增速。

  贵州茅台表示,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871.60亿元,同比增长16.77%;实现净利润444.00亿元,同比增长19.14%,创下近年来新高。其中第三季度实现营收295.43亿元,同比增长15.61%;实现净利润146.06亿元,同比增长15.81%。

  洋河股份预计今年1-9月实现营收264.4亿元左右,同比增长20.5%;山西汾酒实现营收221亿元左右,同比增长28%;泸州老窖预计实现净利80.52亿元-82.57亿元,同比增长28.32%-31.58%;古井贡酒则以26.35%的营收增幅、33.2%的净利增幅,交出前三季度业绩答卷。

  而另一梯队的老白干酒、今世缘、水井坊的表现也相当优异。老白干酒预计在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2.83亿元左右,同比增长113%。今世缘预计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65.18亿元左右,同比增长22.18%;实现净利润20.81亿元左右,同比增长22.53%。水井坊预计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8亿元左右,同比增长10%;实现净利润11亿元左右,同比增长5%。

  从上市乳制品企业来看,截至8月1日,燕塘乳业、一鸣食品、熊猫乳品等多家乳企相继发布2023年中报预告,对上半年业绩情况进行预披露。

  燕塘乳业预计2023年半年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8788.76万元至10253.55万元,与上年同期5859.17万元相比,将增加2929.59万元至4394.38万元,同比增长50%至75%。

  一鸣食品预计2023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100万元左右。与上年同期-6975.44万元相比,将增加9075.44万元,同比增长130.11%。

  熊猫乳品预计2023半年度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3600.00万元至4100.00万元,与上年同期的1799.57万元相比,增长1800.43万元至2300.43万元,同比增长100.05%至127.83%。

  皇氏集团预计2023年上半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300万元至2000万元,比上年同期-972.28万元增长1272.28万元至2972.28万元,同比增长130.86%至305.70%。

  另外,截至2023年7月21日,共有101家A股医药生物上市公司(剔除ST股)预告中报业绩,其中预喜公司61家,占比60.4%;截至7月23日共有48家科创板公司披露了2023中报预告,其中偏正面的占比80%左右,占比全A各板块中最高。

  另有22个行业实现业绩同比增长,其中社会服务(113.76%)、非银金融(89.83%)、美容护理(79.78%)、传媒(74.91%)和纺织服饰(72.60%)等行业增速居前;其他家电、影视院线、酒店餐饮、白色家电、旅游及景区、调味发酵瓶、休闲食品、农产品加工、证券和个护用品等细分行业净利润增速居前且实际披露率高于30%。

  现状:“疤痕效应”影响深远

  在新冠肺炎疫情疤痕效应冲击、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国际形势错综复杂的背景下,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5.5%实属不易,符合国际预期上半年中国经济5.5%的增速,这为全年实现5%左右目标奠定坚实基础。从数据上来看,中国经济多年来造就的“高韧性”正在显现。

  但在经济逐步复苏到正常轨道的同时,经济要实现持续增长所面临的压力与挑战不容忽视,“疤痕效应”影响深远。

  民间投资呈持续下行态势。当前,投资端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成为制约经济增长的最大因素之一,尤其是民间投资领域。今年上半年,民间投资呈持续下行态势,从原本增速较弱的不到1%左右的微增长变成负增长,下降0.2%,且呈现逐月收缩态势,并且下降幅度仍在扩大。

  进口增速下滑,需求收缩。结合上半年进口贸易、社会消费及居民收入增长数据来看,进口额数据不升反降,上半年同比下降0.1%,拉低了货物进出口总额增速;6月进口同比下降2.6%,下降趋势延续。进口贸易在市场销售增势较好,居民收入平稳增长,且一般贸易进出口占比增加的情况下持续下降,说明居民对进口商品的需求依旧较为疲软,有待提升。

  青年一代就业压力大。今年上半年,我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3%,比一季度下降0.2个百分点。但短期内,我国的就业压力仍然很大。6月份,16-24岁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21.3%,较上月增加0.5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增加2个百分点。可以说,当前我国青年失业属于结构性失业,一方面制造业等常规性工作的劳动力供给水平下降,成为“民工荒”“技工荒”等现象的根本原因之一;另一方面,新技术进一步降低了对劳动力的依赖。

  宏观经济复苏的不平衡不同步。种种迹象表明,2023年中国经济整体恢复向好,但是恢复向好的程度和领域具有差异。在正增长数据中,最低的外贸仅增长了2.1%,而最高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则增长了8.2%,呈现出不小的差异,说明经济还存在恢复的不平衡、不一致。此外,数据较高的往往也是刚达到疫情之前的水平,说明我国当下经济恢复成果还需要进一步的巩固。

  其次,上半年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支持力度很大,从货币供应、社会融资到信贷,实际上其增长都接近二位数,甚至是在两位数以上。但在这种力度之下,我国经济各项指标的恢复也是有快有慢。如何调整财政货币政策,使其更加具有针对性、精准度,进一步提升政策支持效率,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

  最后,我国信贷的供应是比较充裕的,但与此同时,存款的增长规模远大于贷款,而且居民存款与企业存款都在增加。去年全年贷款新增额为20万亿,而今年上半年,新增贷款就已近16万亿,同比增长2万亿。然而,去年全年企业存款增加了6万多亿,而今年上半年就增加了4万多亿。虽然贷款增加了,但企业拿到了钱后有相当一部分又存回到银行了,说明贷款的流动性可能存在空转。

  此外,对比我国经济中的高增长部分和下降较快部分,可以看到当前经济增长实际上处在动能结构转型中,与此同时,旧动能在加速退出。这就意味着中国经济的动能转换还有更复杂的结构性因素。

  未来:经济进入修复期

  就像感染新冠病毒生了一场病,身体的康复总需要一个时间。经济也是如此。全球疫情以及俄乌冲突等因素给经济发展留下的疤痕效应还在持续。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疤痕效应亟待修复。

  换言之,当前经济恢复还处在关键期,准确判断形势,抓住主要矛盾,本着远近兼顾、对症下药的原则,实施力度适当的组合政策措施,是十分迫切的任务。

  首先,对经济恢复、修复进程中一些指标的波动要有客观认识,有的放矢采取措施。

  在经济恢复关键期,工作的重点不是追求指标的“整体性完美”,而应紧紧牵住扩大内需这个牛鼻子,在投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各个环节呵护生产力、提升生产力,逐步修复指标。

  针对大宗消费恢复相对较慢,投资恢复滞后于消费恢复,民间投资恢复不及大项目投资恢复等问题,要加强宏观政策引导,采取逆周期调控措施,扩大投资和消费需求。要进一步促进线下接触性消费增长,创造新的消费场景,包括旅游消费、养老健康消费、新型娱乐消费等等。要想方设法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扩大居民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扩张大宗消费需求和供给。在经济恢复进程中,要一以贯之促进产业结构、投资结构调整优化,防止为一时之需增加低效产能、留下发展隐患。

  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尤其要加大先进制造业的比重。先进制造业既有利于扩大有效投资,也有利于满足中高端消费需求。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投入,鼓励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提升我国产品、服务、平台的竞争力。

  其次,深刻认知国际环境的深刻变化,以更加主动、更大力度的开放举措应对和消化外部不利因素,用好有利因素。

  中国有全球最完整的产业配套体系,有超大规模市场,有不断增长的中等收入群体,这都是中国发展全球贸易的有利条件。我们要立体化谋划、立体化推进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战略。加强双边、多边友好合作,与有愿意和中国开展合作的国家深化合作。

  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仍是紧迫任务,要加大基础研究、平台建设、重大项目和关键技术方面的投入,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让市场在创新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最后,坚持稳中求进,系统化谋划和推进政策措施落实。

  为了尽快实现经济恢复和稳定发展,一方面,要及时调整政策、出台新的政策,稳定市场信心,促进市场回暖;另一方面,也要强调用系统化、整体化思维考虑问题,审慎选择政策工具组合。

  近期,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印发《关于做好2023年降成本重点工作的通知》,提出8个方面22项重点任务,既立足解决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扩大市场需求,也注重优化调整结构、提高经济运行效率。今年1至5月,国家发改委批准核准了一系列重大投资项目,主要集中在高新技术、能源、交通等行业,将有力带动结构调整并扩大有效需求。从货币政策看,今年3月以来相继采取了降准、降低政策利率等措施,促进融资成本下行。从财政政策看,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稳步推进。此外,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已作为制度性安排长期实施;今年1至4月,全国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4689亿元;新能源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将延长至2027年底。这些政策措施体现了远近结合、逆势而上和顺势而为相统一,既发挥政策效力也激发经营主体活力。

  综合来看,经济运行呈现恢复向好态势,转型升级扎实推进,但也要看到,国际政治经济形势错综复杂,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以及“疤痕效应”对中国经济延续性影响,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仍需加力。

  放下虚荣心面子,酒业需要休养生息,什么环境都在大谈增长,这是不可能的,对行业发展是不利的。

分享到:

上一篇:金堂县“三维驱动” 全力推动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复审迎检
下一篇:低盐低钠酱油为健康生活加油 高盐高钠不利饮食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