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食品行业门户网站,宣传食品安全发展,服务品牌创建品牌传播。食品行业影响力融媒体整合传播推广平台。
酒庄评选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食品网 > 农牧 > 正文

推动三产融合 构建共发展同富裕的利益共同体

2023-07-06 16:07   浏览量:18629     来源:中国食品报

本报记者  高娇娣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2023年4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解决好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新时代十年来,乡村振兴扎实推进,农村面貌明显改善,农业农村现代化迈上新台阶。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乡村产业振兴,离不开乡土气息,少不了“土特产”文章。通过产业帮扶,大力发展品牌农业和推广地域美食,是吸纳新时代乡村新青年就业、实施乡村产业振兴的一个有效途径。在6月30日举行的2023中国城乡发展论坛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年会上,与会嘉宾围绕“探路乡村产业振兴”议题开展交流对话,为今后乡村产业振兴实践提供更多的理论、资源和实务支撑。

徐小青

高俊才

肖金成

张振旺

周  霞

  县城一头连接城市,一头服务乡村,县域经济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县域经济做大做强需要政策、产业、技术等要素的综合发力,在“聚焦县域经济,推动产业融合发展”专题,与会专家、相关企业负责人围绕议题展开探讨,共谋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化道路。

三产融合实现乡村产业兴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农村经济研究部原部长徐小青表示,县域是我国城市和乡村、宏观和微观进程结合点,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近几年更是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首先要筑牢乡村产业根基。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的重要手段和路径。“当下,我们正处于一个融合的时代,产业融合对于县域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二级研究员、原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指出,从理论层面来看,三产融合大有可为,是解决农村现有问题的可行之策。

  肖金成指出,“在二产加工端,因准入门槛低、市场竞争激烈,利润是较为平均化的;而在一产种植端,农户是不赚钱的,但农产品的刚需属性又使得三产销售端的利润十分丰厚。因此,将不赚钱的一产、利润平均化的二产以及利润丰厚的三产融合发展,将极大带动县域经济的发展。”

  在实践层面,已有不少成功案例,例如在南街村模式中,从集中土地种花生、小麦,到榨油、制作面粉,再到制作小包装面粉、方便面,最后又做包装、印刷厂,南街村从以一产为主逐渐走向了三产融合发展的道路。此外,田园综合体、农业产业化园区、经济合作社、产业综合体等,实际上都是三产融合的模式。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地区可以采用不同的模式,在实践中需探索具体的实施路径,要让农业发展起来,让更多的人才进入农业、农村,让农村成为向往的地方,农业成为向往的产业。”肖金成说。

加强水利建设提升粮食产能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粮食种植业是农业生产最基本产业,也是农村产业的核心。国家发改委原农经司司长高俊才在发言中提出,进一步巩固提高国家粮食安全水平,应从良田、良种、良法、良器、良制和良习“六良”上协同发力,他指出,前四良是生产力,良制是生产关系,良习是节约用粮的生活习惯,保障“饭碗主要装中国粮”。

  高俊才特别提到水利对粮食生产的重要性。灌区工程是发展农业灌溉、保障粮食生产的重要基础设施。现阶段,我国农田灌溉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54%,生产了全国75%的粮食和90%以上的经济作物,为“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奠定了坚实基础。高俊才建议,改善灌溉条件需要节水和开源两手抓,提高灌溉保有率,加快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优先将大型灌区建成高标准农田,使更多的农田从“靠天收”转变为旱涝保收、稳产高产。

地理标志赋能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广东茂名化州是“中国化橘红之乡”,自2006年化橘红被批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以来,化州市积极发挥品牌效应,走出了一条极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目前,该市化橘红种植面积达11.6万亩,年产鲜果5.6万吨,化橘红系列产品达到60多种。产品种类从原料加工的化橘红片、化橘红皮、化橘红工艺品,拓宽到药品、保健品、美容品等领域,带动30万人就业,形成了“以产业为重点,以文化休闲旅游为纽带”的化橘红产业化发展新格局。

  化州市市场监管局局长张振旺从政策保障、发展规划、提质增效等方面介绍了化州市经济发展的秘诀。“近年来,我们全力推动化橘红这个‘小地标’发展成为大产业。化橘红全产业链年产值达72亿元。”张振旺介绍,化州市制定了产业发展规划及相关标准、健全地理标志工作体系、加强地理标志品牌的宣传推广,启动了地理标志赋能化橘红产业高质量发展、市场净化行动、种植面积倍增计划等“七大行动”,全力谱写乡村振兴共同富裕新篇章。

  古田银耳是福建省古田县特产,2004年6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古田银耳”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作为古田银耳的代表性企业,福建古田康亿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推动古田县乡村振兴与三产融合的答卷上落笔有声:构建公司与农户共享利益、同担风险的“企农合作”新模式,在升级产业的同时,实现“企农共赢”;盘活村集体资产,租用闲置的村集体菇棚,带领农户致富,吸引人才回流;引进高新技术,完善产品生产的科学规范;开展常态化基地溯源活动,展现源头优势;协助当地做好乡村之旅,传播乡村文明,带动周边产业发展……

  “康亿达将农户视为共发展、同富裕的利益共同体。公司与农户签订合作协议,将已接种菌包承包给农户,由农户参与管理银耳基地;待银耳成熟采摘后,再由公司收回,集中进行加工、包装和销售。”康亿达品牌经理周霞表示,以优质企业带动农民,协调区域发展,这种新型“企业+农户”的产业模式更加适应新时代的市场特征,具有企业化、市场化、社会化的功能。企业能够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挖掘地域优势,强化特色产业优势,完善全产业链建设,通过内部动力循环机制实现现代银耳产品的高效化和优质化生产,进一步促进古田县银耳产业发展,助力产业振兴。古田县在优势企业的引领下,以特色银耳产业为主导,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产业链内外基础设施改造和区域全面发展,正逐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建设特色乡村、美丽乡村、富饶乡村,实现共同富裕。

  张振旺也指出,近几年在龙头企业带动下,化橘红的市场销售一片向好。不仅提高了销量,也把农民的收购价从过去一斤果3元多,提升到今年的8.5元/斤。

分享到:

上一篇:不遗余“粒”,筑牢粮食安全根基
下一篇:“数字+特产” 促销增收保供三位一体同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