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食品行业门户网站,宣传食品安全发展,服务品牌创建品牌传播。食品行业影响力融媒体整合传播推广平台。
酒庄评选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食品网 > 农牧 > 正文

田间“大冰箱”存住土特产鲜味

2023-06-21 11:18   浏览量:13568     来源:中国食品报

  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一项研究显示,每年我国蔬菜、水果、水产品、粮食、肉类、奶类、蛋类七大类食物按重量加权平均损耗和浪费率合计22.7%,约4.6亿吨,其中生产流通环节食物损耗3亿吨。业内人士指出,储运环节冷链不完善是造成食物损耗的主要原因之一,应全面加强冷链建设。

  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一环,以田间冷库为代表的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不仅有助于解决农产品保鲜期短、损耗大、品质下降等问题,还能有效扩大农产品供应范围,带动乡村产业蓬勃发展。

向技术要效益

农产品“住”进安全舱

  在湖南株洲茶陵县枣市镇东岭村,邱胜军经营着一处家庭农场。300亩的杨梅林今年迎来丰收,产量超过去年20%。自2009年盘下这片杨梅林,丰收次数不少,盈利的年头却屈指可数。“天气热的时候,新采杨梅有三变:一变没香味,二变有酒味,三变就坏掉了,只能拿去肥田。”邱胜军算了一下,过去,大量鲜果还没来得及上卡车就成为次品,在田间和运输途中的损失,占到产量的1/3,因为品质下降被迫贱卖的,至少有一半以上。邱胜军的烦恼,折射出农产品流通“最先一公里”的短板——保鲜预冷。2020年,茶陵县开建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3年下来,山下田间立起一座座“大冰箱”,他的难题有了解决的办法。

  向技术要效益,现代化农业基础设施的引入,意味着生产模式的发展及盈利可能性的增加:恒温冷库里,杨梅保鲜期能延长2天;利用气调包装机密封包装、注入二氧化碳,可再度延缓杨梅氧化发酵。“物流48小时范围内,我们的杨梅都能保持好品质、卖上好价钱。”邱胜军说,未来借助越发成熟的水管网设备,在山间引进水雾喷洒技术,天气对果实的影响将进一步降低。

  冷链设施的支撑作用,让茶陵县农产品的生产规模和质量与日俱增。据统计,经过全县冷链建设和科学调剂,茶陵农产品腐损率从30%下降到10%以下,年减少经济损失超过4亿元。3年间,新增茶叶种植面积2万亩,食用菌由900万棒增加到1600多万棒,大蒜面积从2万亩增加到3万亩,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授权从7个增加到13个,新增3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我们这个冷库是一座容量240吨的机械冷库,主要贮藏樱桃等时令水果,能够延长樱桃贮藏期10—15天,每公斤提高经济效益约12—16元。”山东省新泰市凯运来家庭农场负责人陈帅信心满满地说。“村民种的蔬菜当时卖不了的会先储存在镇上德兴源蔬菜专业合作社冷库,非常方便,可以保鲜,延长销售时间,大概能增加收入2000元。”谷里镇西朱村党支部书记朱勋表示。新泰市冷藏保鲜设施直接创造就业岗位数量97个,间接创造就业岗位数量326个,运营后带动农户1196户。全市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268家,发展家庭农场266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452家,各类农业企业和农业园区安置5.2万人就业,辐射农户23.8万户就地增收。

  江西省鹰潭市上清镇板栗种植面积达5000多亩,累计带动1200多户农民增收,其中包括53户脱贫户。“小板栗成长为大产业,一路走来并非一帆风顺。”种植大户童庆锋坦言,原先出村的路不好走,运输时间长,加上没有冷链物流车,好多板栗烂在半路上,损耗很大。加上板栗在11月份集中成熟,保鲜期很短,储运压力很大。“政府积极协调,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童庆锋介绍,近年来,上清镇加快补齐道路、物流等基础短板,不断增加冷库库容,让板栗“住”进了安全舱。随着仓储冷藏设备不断完善,板栗销售期从“一季卖”拓展到了“全年卖”。

补齐冷链物流短板

减少农产品产后损失

  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七大类食物减损空间有五成左右,若挽回一半的损耗和浪费,可每年节约2.3亿吨食物,能满足1.9亿人1年的营养需求。业内人士建议,通过加强冷链建设可以减少食物的损耗。

  全面推进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冷链物流建设,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补短板工程,有利于增强农产品商品化处理能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水平,减少农产品产后损失,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贵州省安顺市普定县农业农村局蔬菜站站长邓飘建议,从“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着手,加大预冷、贮藏、保鲜等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投入,增加冷藏车购置使用,尤其是便于城市穿梭的小型冷藏车,保障冷链运输,完善生鲜食物终端配送机制。

  业内人士介绍,推进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产品保鲜期短、损耗大、品质下降等问题,冷藏保鲜设施建成后,农产品低温处理率提高约5%,农产品商品化处理能力提高10%左右,农产品冷链流通量占产量比提高到45%,产地损失下降10%—15%。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扩大农产品的供应范围,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农产品提效增值,带动乡村产业蓬勃发展。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负责人表示,浙江将新增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库容350万立方米,果蔬、肉类、水产品产地低温处理率由12%、80%、80%分别提升到32%、90%、85%,产后损失显著下降,农产品出村进城“最先一公里”冷链物流短板将得到有效补齐。

  新泰市农业农村局市场与信息化科负责人王仲贵指出,“要让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备真正实现保鲜技术从‘静态’到‘动态’的迭代升级、冷链物流从‘基地’到‘超市’的全程保障、产品质量从‘农田’到‘餐桌’的系统监管。”

  随着产地冷藏保鲜设施短板加快补齐,产业链供应链基础被不断夯实。业内人士表示,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能够有效降低农产品产后损耗,是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基本民生的日常所需。同时,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冷链物流建设增强了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商品化处理和初加工能力,有效降低产后损失,实现择期错季销售,增强主体议价能力和产业抗风险能力,成为供应链的“稳定器”“蓄水池”,成为农民增收的新平台、新渠道。

  (本报综合整理)

分享到:

上一篇:从“走进去”到“请出来” 科技赋能革命老区特色食品产业发展
下一篇:AI技术为预制菜发展带来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