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食品行业门户网站,宣传食品安全发展,服务品牌创建品牌传播。食品行业影响力融媒体整合传播推广平台。
酒庄评选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食品网 > 要闻 > 正文

中国食品行业 月度十大新闻 (2021年8月)

2021-10-08 09:43   浏览量:15918     来源:中国食品报网

1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强调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统筹做好重大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习近平8月17日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研究扎实促进共同富裕问题,研究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做好金融稳定发展工作问题。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关系发展和安全,要遵循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统筹做好重大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

  点评: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发展质量效益有待提高,居民生活品质还需改善,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还有很大提升空间,需要我们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要鼓励勤劳创新致富,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人民提高受教育程度、增强发展能力创造更加普惠公平的条件,畅通向上流动通道,给更多人创造致富机会,形成人人参与的发展环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要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增强区域发展的平衡性,强化行业发展的协调性,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要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实现共同富裕。

2  习近平在河北承德考察时强调

贯彻新发展理念弘扬塞罕坝精神

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

  8月23—2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河北省承德市考察时强调,要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弘扬塞罕坝精神,切实抓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推动高质量发展,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点评:绿色发展任重道远  艰巨使命呼唤担当

  弘扬塞罕坝精神,要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构建生态文明体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绿色发展任重道远,艰巨使命呼唤担当。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还有很多硬骨头要啃、不少难关要攻克。这就要求我们更加突出问题导向,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上取得新进展,在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上力求取得新成效,不断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持续改善环境质量,进一步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蕴。

3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强调

加强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监管力度

完善物资储备体制机制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主任习近平8月30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强化反垄断深入推进公平竞争政策实施的意见》《关于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加强战略和应急物资储备安全管理的若干意见》《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关于更加有效发挥统计监督职能作用的意见》。

  习近平在主持会议时强调,强化反垄断、深入推进公平竞争政策实施,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要从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战略高度出发,促进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为各类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企业创造广阔的发展空间,更好保护消费者权益。

  点评: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

  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是市场机制高效运行的重要基础。加强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监管力度,要统筹发展和安全、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国内和国际,坚持监管规范和促进发展两手并重、两手都要硬,明确规则,划出底线,设置好“红绿灯”,引导督促企业服从党的领导,服从和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鼓励支持企业在促进科技进步、繁荣市场经济、便利人民生活、参与国际竞争中发挥积极作用。

  加强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监管力度,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有利于提高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贯通国民经济循环各环节,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对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

4  第五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举办

  8月19—22日,由中国商务部、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的,以深化经贸合作、共建“一带一路”为主题的第五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在宁夏银川举办。此届博览会共签约成果277个,计划投资和贸易总额1566.7亿元;签署各类合作成果8个,投资总额111.8亿元。

  博览会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以线上为主”的办会模式,包括开幕式暨工商峰会、“一带一路”投资促进大会等活动,并设数字经济、清洁能源新型材料、医疗康养等6个主题展区,以深化中阿之间能源、产能、基建等传统领域合作,拓展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新兴领域合作。

  点评:推动中阿战略伙伴关系迈上更高水平

  近年来,我国与阿拉伯国家发展战略对接紧密,双方贸易往来优势互补,双向投资亮点纷呈,基础设施合作成效显著。面对世纪疫情叠加百年变局带来的全球挑战,中阿合作和共建“一带一路”并没有按下“暂停键”,而是展现出强大韧性和旺盛活力。2020年,中阿贸易额为2394亿美元,中国持续保持阿拉伯国家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

  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经济互补性强,合作前景广阔。中阿博览会是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平台。前四届中阿博览会累计签订各类合作项目936个,有力推动了双方务实合作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此届中阿博览会取得丰硕成果,充分彰显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共谋合作发展、共促和平发展、实现互利共赢、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勃勃生机,有助于推动中阿战略伙伴关系迈上更高水平。

5  国务院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

  8月24日,国务院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条例》共6章55条,主要内容包括明确登记机关和工作要求,规定登记、备案事项和具体要求,明确登记规范,加强监督管理等方面。

  点评:我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基础性制度确立

  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场监管部门从制约百姓投资兴办企业的第一道门槛改起,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我国先后出台多部规范市场主体登记管理的行政法规,在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创业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现行市场主体登记管理制度逐渐暴露出一些与新时期市场主体发展不适应、不协调的问题。为使立法更好地主动适应“放管服”改革需要,《条例》应运而生。

  作为我国制定出台的第一部统一规范各类市场主体登记管理的行政法规,《条例》对各单行法律法规中关于市场主体登记管理的相关制度进行了优化和统一,确立了我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的基础性制度。在市场主体准入方面,《条例》对登记主体、登记程序、登记备案事项、登记规范等4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统一规定,有效提升登记注册便利度;在市场主体退出方面,《条例》进一步完善了市场主体的注销制度,最大限度地解决市场主体反映的“注销难”问题,对释放社会资源,充分发挥优胜劣汰市场机制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条例》首次设立歇业制度,为经营困难的企业提供了一个缓冲性的制度选择,降低市场主体维持成本,有利于助企纾困,也为我国出台相关的帮扶政策措施提供制度基础。

6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显示:全国耕地19.18亿亩

  8月26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成果公布,全面查清了我国国土利用状况。数据显示,我国现有耕地19.18亿亩、园地3.03亿亩、林地42.62亿亩、草地39.68亿亩、湿地3.52亿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5.30亿亩、交通运输用地1.43亿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5.44亿亩。从调查数据上看,全国层面实现了国家规划确定的2020年耕地保有量目标。此外,“二调”以来的10年间,生态功能较强的林地、草地、湿地河流水面、湖泊水面等地类合计增加了2.6亿亩。

  点评: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守牢耕地红线

  “三调”是一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三调”数据成果全面客观反映了我国国土利用状况,也反映出耕地保护、生态建设、节约集约用地方面存在的问题。从“三调”数据看,“二调”以来,全国耕地地类减少了1.13亿亩,在非农建设占用耕地严格落实了占补平衡的情况下,耕地地类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结构调整和国土绿化。事实上,只要统筹安排,严格管控,完全可以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但绝不能掉以轻心,必须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守牢耕地红线。

7  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

《“十四五”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建设规划》

  8月12日,据农业农村部网站消息,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十四五”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建设规划》,对“十四五”我国种业基础设施建设布局的总体思路、框架体系、重点项目、保障措施等作出了全面部署安排,主要涵盖农作物种业、畜禽种业、水产种业能力提升3个方面。

  《规划》指出,“十四五”期间,要紧紧围绕种业振兴重点任务,聚焦资源保护、育种创新、测试评价和良种繁育四大环节,布局建设一批国际一流的标志性工程。

  《规划》要求,对标农业农村现代化总目标,按照种业振兴行动方案部署,加快改善提升现代种业基础设施条件,加紧推进种业关键共性技术和种源核心技术攻关,全面提升种业现代化水平,为我国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提供有力保障。

  点评:加快完善现代种业全产业链  打好种业翻身仗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当前,我国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95%以上,主要畜禽核心种源自给率超过75%,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作出了重要贡献。但种业发展基础仍不牢固,保障种源自主可控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紧迫,粮食安全这根弦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绷得更紧。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在新的起点上推进种业振兴,必须夯实种业发展基础,提高种业自主创新能力,确保良种供应安全,全面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种业包括品种选育、种子繁殖、推广销售等环节,打好种业翻身仗,必须加快完善现代种业全产业链,促进产学研用结合,育繁推一体化。《规划》的出台为加快推进种业振兴,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提供了支撑。

8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出台

《市场监督管理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管理办法》等3部规章规范性文件

  8月1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公布《市场监督管理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管理办法》《市场监督管理行政处罚信息公示规定》《市场监督管理信用修复管理办法》等3个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自2021年9月1日起施行。

  新修订的《市场监督管理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管理办法》扩大严重违法失信名单列入范围,聚焦食品、药品和特种设备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市场监管领域,针对市场秩序中固疾顽症,出重拳、下猛药,强化信用约束和失信惩戒,着力解决群众痛点、治理难点。

  新修订的《市场监督管理行政处罚信息公示规定》和新制定的《市场监督管理信用修复管理办法》共同推动解决市场监管部门行政处罚信息公示期限较长、信用修复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点评:推动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市场监管长效机制

  出台新修订的《市场监督管理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管理办法》,进一步强化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管理,真正让市场监管长出牙齿,实现“利剑高悬”,促使市场主体知敬畏、存戒惧、守规矩,提升守法诚信意识和水平,对提升市场监管效能、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促进高质量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出台新修订的《市场监督管理行政处罚信息公示规定》和新制定的《市场监督管理信用修复管理办法》,通过健全完善信用修复制度,缩短信息公示期限,规范信用修复程序等,鼓励违法失信当事人重塑信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将构建放管结合、宽严相济、进退有序的市场监管部门信用监管新格局。

  这3个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公布施行,是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健全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要举措,对推动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市场监管长效机制、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高质量发展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9  工信部公布第三批293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8月21日,工信部公布第三批293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截至目前,我国“小巨人”企业数量已达4762家。

  从地域分布来看,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东、中、西部分别有1773家、746家、411家,占比分别为61%、25%、14%,与全国制造业企业区域分布规律基本保持一致。从细分行业分布看,呈现出“6789”的特点:超六成属于工业“四基”领域,超七成深耕行业10年以上,超八成居所在省份细分市场首位,九成集中在制造业领域,具有小配件蕴含高技术、小企业支撑大配套、小产业干成大事业等特点,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点评:让“小巨人”企业发挥承上启下关键作用

  工信部、财政部等六部门此前联合发布加快培育发展制造业优质企业的指导意见,提出构建优质企业梯度培育格局,目标是在“十四五”期间,培育百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0万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1000家“单项冠军”企业。“小巨人”企业在这个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是推动中小企业由小到大、由大到强、由强变优的关键交汇点。

  要把培优企业与做优产业相结合,支持企业自身创新与加强社会化服务相结合,在政策上发力,在服务上用力,加大财税金融政策支持力度,通过第三方评估促进各地建立更好的营商环境,与各类服务机构合作推出更多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属服务产品,解决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痛点堵点难点,助力更多中小企业成长为“小巨人”企业。

10  上半年食品安全监督抽查总体不合格率为2.34%

  8月24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2021年上半年市场监管部门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情况:2021年上半年,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完成食品安全监督抽检1808640批次,依据有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等检验,检出不合格样品42412批次,总体不合格率为2.34%,较2020年同期上升0.23个百分点。

  从食品抽样品种来看,消费量大的粮食加工品,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肉制品,蛋制品,乳制品,抽检不合格率均低于总体不合格率。与2020年同期相比,水产制品、蜂产品、水果制品等20类食品抽检不合格率有所降低,餐饮食品、食用农产品、酒类等13类食品抽检不合格率有所上升。

  从检出的不合格项目类别看,农兽药残留超标、微生物污染、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分别占不合格样品总量的37.29%、19.01%、15.21%;质量指标不达标问题,占不合格样品总量的9.70%;有机物污染问题,占不合格样品总量的8.40%;重金属元素等污染问题,占不合格样品总量的6.31%。

  点评:食品安全没有“零风险”  监管必须“零容忍”

  近年来,食品安全监管执法更加严格,群众在食品安全领域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逐步得到解决。当前,食品安全状况虽然不断好转,但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相比还有不小差距,监管手段、监管效能仍需进一步持续提升。

  食品安全没有“零风险”,监管必须“零容忍”。要进一步推动完善食品安全标准,加强监管与标准制修订的衔接;进一步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对群众关切痛恨的违法犯罪行为和突破道德底线的突出问题,从严、从重、顶格处罚,依法加强行刑衔接、联合惩戒,纵深、持续推进“铁拳”执法震慑;进一步提升监管效能;进一步压紧压实各方责任;进一步强化社会共治,推动行业严格自律,积极鼓励社会监督。

分享到:

上一篇:湖南:“湘”村面貌换新颜
下一篇: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推进粮食市场秩序专项整治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