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食品行业门户网站,宣传食品安全发展,服务品牌创建品牌传播。食品行业影响力融媒体整合传播推广平台。
酒庄评选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食品网 > 要闻 > 正文

“十三五”农产品质量“安全阀门”拧得更紧

2021-01-15 10:58   浏览量:26895     来源:中国食品报网

  在日前举行的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表示,要深入实施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巩固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打牢粮食安全的基础;并明确表示要推进“三品一标”保质量。

  近年来,农业农村部门始终贯彻落实“四个最严”“产出来”“管出来”等重要指示精神,不断加强责任落实,狠抓问题整治,强化全程监管,持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能力和水平。“十三五”期间,全国主要农产品例行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7%以上,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守住了安全底线。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5年,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5年。“保供固安全,振兴畅循环”要求我们必须遵循新发展理念,拉高线、守底线,落实“四个最严”“产”“管”并举,数量质量并重,形成发展高质量、监管高水平的新格局。

  健全标准化体系

  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

  随着消费结构调整,人们对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司副司长方晓华表示,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水平持续提高。标准制修订步伐加快,每年新制定标准1000项,农兽药残留标准总数达到10068项,基本覆盖我国大宗农产品和常用农兽药品种。安全绿色优质农产品产业蓬勃发展,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深入实施,农业农村部门累计认证登记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4.93万个,培育了一大批享誉全国的区域公共品牌。

  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作为“四个最严”的首位,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要执法依据,是支撑和规范农产品生产经营的重要技术保障,也是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的根本途径。方晓华指出,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防控能力显著增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计划进一步完善,监测覆盖面、科学性进一步提高,实现“三个增加”。监测指标数量由94项增加至130项,增幅超过40%。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持续提升。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创建工作成效显著,318个农安县(市)农产品监测合格率达到99.3%。

  当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仍存在体系结构不合理、协调应用水平不高,制标用标“两张皮”等问题,制约了农产品质量和品质提升。对此,农业农村部加强以品种为主线的全产业链标准顶层设计,目前已构建成以安全标、绿色标、优质标、营养标为梯次的高质量标准体系。方晓华认为,聚焦农业标准化,着力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强化绿色导向,突出标准引领,构建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体系,促进农产品生产消费向绿色、健康、安全发展。深入实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推动地标产品生产标准化、产品特色化、身份标识化、全程数字化。

  “十四五”期间,农业农村部将进一步强化绿色导向,突出标准引领,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品质新内涵。完善一批农兽药残留、投入品管控等与强制性要求配套的标准,推动制定一批农产品营养品质、分等分级等助推产业链延伸的标准,选择一批影响力大、带动力强、产业基础好的农产品,实施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构建与应用试点,补齐短板,探索农业标准化新模式。

  农产品质量安全“三个责任”进一步压实。配合国务院食安办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和《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规定》等重要文件,压实地方属地责任。统筹食品安全评议考核、省政府考核、延伸绩效考核,用好考核“指挥棒”,压实部门监管责任。

  聚焦突出问题

  防范化解风险隐患

  全国100%的省(区、市)、88%的地市及所有“菜篮子”产品大县及其乡镇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落实监管、执法人员近15万人,连续多年开展农资打假“春雷”行动和“利剑”专项整治行动……“十三五”期间,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防控能力显著增强,将农产品质量安全阀门拧得更紧。

  2020年2月疫情发生以来,各地质检机构强化职能,发挥快速检测手段优势,做到快检、快统计、快出结果,保证“菜篮子”产品快速上市、供应平稳。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和专项监测得到加强,完善优化监测计划,增加参数、扩大覆盖面,探索将小农散户纳入抽样范围。

  随着当前疫情防控形势基本稳定,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农产品消费活力持续释放。要更加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管控,特别是对仍然存在、时有发生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隐患保持警醒、细心防范。

  方晓华表示,聚焦突出问题,着力防范化解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隐患。针对重点品种,采取“四个一”,即“一个问题品种、一张整治清单、一套攻坚方案、一批管控措施”的治理模式,组织力量逐个攻克难点问题。坚持预防为主的理念,强化监测预警、风险评估、监督检查、应急处置,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链条式问题。加大监管执法力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长牙”“带电”。

  加强能力建设

  推进农产品质量治理现代化

  近年来,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系统大力推进一系列监管制度落地、监管措施落实,为开创农产品质量安全治理新局面提供保障。

  从2016年7月6省试行到2019年12月全国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为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了新变化,已成为全面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健全从产地到餐桌的全程监管的重要抓手,推动了产地准出管理与市场准入管理顺畅衔接,提升绿色农产品品牌效应和市场竞争力。

  2014年起,原农业部组织开展了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活动,通过推进县域整建制创建,切实落实了基层属地管理责任,以点带面推动建立了责任明确、监管有力、执法严格、运转高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农安县”不仅是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等重要制度创新的先行模范,是农产品质检机构改革的探索先驱,还是特色优质农产品品牌的培育基地,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治理中发挥着引领作用。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数字”走进田间地头,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实现智慧监管。通过高清视频监控、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以视频采集、电子存储方式来自动记录农药兽药使用信息已成为现实;国家农产品追溯平台建设进展喜人,已有11.5万家各类企业主体入驻,做到农产品“来源可溯、去向可追、责任可究”。手段现代化、智能化,为融监管于服务、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治理现代化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

  面对“十四五”的新形势与新要求,要把握关键时期,创新监管机制,运用现代化监管手段,推进食用农产品合格证、质量追溯、信用体系、网格化监管等新制度落地生根,实现由守底线到预防为主的转变,在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治理现代化的路上迈出稳健步伐。方晓华表示,将聚焦能力建设,着力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治理现代化。建立健全基层网格化监管体系,推动乡镇监管服务机构建设,落实村级协管员制度,打通监管“最后一公里”。构建现代化监管手段,利用信息技术,推进生产记录便捷化、电子化,打造“阳光农安”。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修订,推进食用农产品合格证、质量追溯、信用体系等制度落地生根,完善考核制度,压实“三个责任”,提高监管效能。

分享到:

上一篇:山东鼓励青年委员为食业发展建功立业
下一篇:山东严抓过程监管治理突出问题成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