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食品行业门户网站,宣传食品安全发展,服务品牌创建品牌传播。食品行业影响力融媒体整合传播推广平台。
酒庄评选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食品网 > 访谈 > 正文

彭兆旺: 扶贫解困——执著践行菌棒香菇技术40载

2018-07-16 14:57   浏览量:10614     来源:中国食品报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一朵小小的香菇从福建省宁德大甲乡传播出去,让数千万农民摆脱贫穷。在《摆脱贫困》一书指出:“食用菌促进了闽东经济发展。”在《滳水集》《闽东四十年》书中均记载了“香菇菌产业扶贫效果与彭兆旺扶贫事迹”。追溯40年前,宁德大甲乡31岁农民彭兆旺发明的香菇菌棒栽培技术,是在农业领域上具有里程碑的一项创新,惠及世人,被业界誉为“世界菌棒食用菌产业之父”。在2018年中国(三门峡)国际食用菌新产品新技术博览会上,彭泽旺被授予全国食用菌行业“工匠精神奖”称号。
  摆脱贫困  弱鸟先飞

  宁德大甲乡是福建省远近闻名的贫困乡。为了改变乡亲们“炒盐巴、下地瓜米”的苦日子,1966年,彭兆旺试验段木栽培银耳,取得了成功。1968年,彭兆旺看到当地木板厂木屑多,浪费了可惜,倒入河中污染环境,便有了仿段木制作香菇菌棒试验的想法。历经近10年的艰辛探索,1978年11月,取得“袋料栽培香菇技术”的成果,香菇生产的周期从2—8年缩短为8个月左右,成本降低50%—60%,产量提高了8—10倍。

image.png

彭兆旺(右)指导农民菌棒香菇栽培技术

  1984年,大甲乡政府成立了大甲食用菌公司,彭兆旺任总经理,带动全乡农户种植。经过一年的努力,1985年4月大甲全乡989农户脱掉了贫困帽子,成为宁德地区“弱鸟先飞”的典型。

  1986年,彭兆旺应福建省政协的邀请,到龙岩地区、南平、三明等地区开展扶贫培训,传授种菇技术。福建省政协与民政厅给彭兆旺准备了报酬讲课费,但是他分文不取,他对领导讲:“我是共产党员,帮助农民脱贫是我应该做的。”1986年,由于彭兆旺对扶贫事业的突出贡献,被福建省政协授予“孺子牛”称号。
  一县兴起  扶贫八闽
  古田农民种菇脱贫致富,流传到周边邻县,引起宁德地区领导的重视。1989年12月28日,在《摆脱贫困》中强调:“食用菌发展较快的地方,可以搞林菌挂钩。”透露出对农村发展生态经济、摆脱贫困的一种实践构想。而农民出身的彭兆旺一直为此践行着,取得了累累硕果。

  福建闽东地区菌棒香菇迅速发展,得到了福建各地的积极响应。1996年,福建省香菇产量超2万吨,占全国香菇产量的半壁江山。如今,福建省84个县有74个县、市、区生产食用菌,基中产值超亿元的有21个,占全国亿元县、市、区1/5;2017年,仅古田县食用菌鲜品年产量达33万吨,产值近20亿元,古田农民约70%的收入来自食用菌产业。福建山区农民的脱贫致富和新时代菇农创业增收发挥了重大作用,成为福建省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具有特色的支柱产业。

image.png

彭兆旺(中)介绍香菇菌棒栽培技术

  走南闯北  扶贫解困

  彭兆旺的菌棒香菇技术首先传播到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安徽、广东等南方各省。湖北省今以神农架山脉一带房县、宝康、随州,以及鄂西等县构成产业集群。香菇生产出口已成为该产区的支持产业和创收致富的重要路途,香菇成为随州市农业的“当家花旦”,有种菇民谣曰:“一年种菇盖新房,二年种菇存银行,三年种菇奔小康。”随州市曾都区三里岗镇83.3%农民依靠种植香菇脱贫致富,成为当地美谈。
  上世纪90年初,中国食用菌协会先后在河南泌阳和西峡召开全国香菇生产技术交流会,推广彭兆旺菌棒香菇新技术,促使中原地区飞跃发展。彭兆旺在河南西峡、泌阳两处指导建设了大型香菇示范基地,直接推动了河南香菇产业可持续发展。目前,河南省西峡县有标准化基地173个,产量28万吨,产值达20亿元以上,带动西峡全县3.5万农户从事香菇生产,农民依靠种植香菇的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5%以上。
  河北省平泉市在1995年开始引进兆旺菌棒香菇新技术。短短几年时间,香菇产业迅速发展成为当地支柱产业。2017年平泉市建设食用菌等扶贫产业园区125个,发展庭院经济3000余户,产业覆盖率达90%以上,最大限度地吸纳贫困群众参与到产业发展中来。目前,平泉市食用菌总量达到52万吨,产业链产值78亿元,从业人数12万人,带动9000户脱贫致富。
  辽宁、吉林、黑龙江等东北省区,随着“南菇北移”战略深入发展,许多乡镇通过引进技术试栽成功,很快推广开来。辽宁省岫岩县香菇种植业发展尤为突出,目前,全县已建成占地100亩以上的示范区200多个。现有以香菇和滑菇两大主要特色产品,产量50万吨,总产值36.5亿万元,成为东北菌棒香菇一个亮点。
  一菇扶贫  万家致富
  菌棒技术是用农林下脚料秸秆、枝丫材、木材加工厂废料等作为培养基,即化废为宝、化害为利,达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目的,如今,全国每年可节约木材5000多万立方,消除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改善了土地质量和水环境质量。对促进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推进“五水共治”、美化农村环境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正因为如此,彭兆旺“菌棒袋料栽培法”,使菌棒栽培技术进入全球千万家户,世界食用菌产业进入了菌棒种植新纪元。为此,彭兆旺先生被业界誉为“世界菌棒食用菌产业之父”。
  直至今天,菌棒袋栽香菇技术仍在我国农民的脱贫致富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国家新一轮精准扶贫中,全国592个有脱贫任务的国家级扶贫县,426个县选择了食用菌产业扶贫(其中近七成是以香菇为主),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如,新疆、辽宁、青海、海南、贵州、内蒙、广西等省、自治区,各级政府均出台政策扶持少数民族地区食用菌产业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彭兆旺菌棒香菇技术现已延伸至世界食用菌栽培36个品种,其中,我国袋料栽培已达22个品种。1978年—2016年,食用菌累计创造产值3万亿元,其中兆旺菌棒技术及延伸食用菌栽培的27个品种,累计创造生产总值2万亿元,累计帮助2800万户农民种菇而摆脱贫困,累计增加3500万人农民就业。2009年,身患肺癌的彭兆旺,仍坚持带领祖孙三代研发林下生态循环种菇技术,带动农民林下种菇增收致富。
  彭兆旺,一位普通的农村共产党员,平凡人作出了不平凡事,在中华大地播撒下无数扶贫种子,开花结果、生生不息。40年扶贫解困、传播不懈;40年不求名利,默默奉献;40年,绳锯木断、滴水穿石。从他身上充分彰显了中华民族优秀精神,共产党人风范之所在。(本报记者  王朝强)  

分享到:

上一篇:李耀强: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助力中盐品牌价值提升
下一篇:工信部高延敏:盐企需增强自身创新意识、品牌意识、服务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