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食品行业门户网站,宣传食品安全发展,服务品牌创建品牌传播。食品行业影响力融媒体整合传播推广平台。
酒庄评选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食品网 > 要闻 > 正文

郭红晓:分子料理让吃变得更有趣

2019-11-01 09:21   浏览量:25060     来源:中国食品报网

微信图片_20191031151459

  推广分子美食,用科技创新食材

  这几年,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上爆火的蜂窝煤蛋糕、液氮冰淇淋,想必大家都不陌生。这些网红爆品背后的打造者,其实就是今天的主人公——郭红晓。

  2009年,他创办了郑州新思维烹饪中心,立志在国内传播推广分子美食。

  说到最擅长的分子料理领域,郭红晓介绍,这个词是1988年,由匈牙利物理学家尼古拉斯·库提(Nicholas Kurti)和法国化学家艾维·提斯(Herve This)率先提出来的。

  在他看来,分子料理其实就是一种食品高科技。它区别于传统菜肴,从视觉、嗅觉、触觉上增强食客的刺激感。它的原理是:利用科技方法对食材进行重组,打破其内部结构,进而转换成另外一种食材。比如,它可以让马铃薯以泡沫状出现,可以让荔枝变成鱼子酱状,也可以把巧克力做成意大利面的样子……

  这听起来有点像变魔术——厨师是魔术师,厨房是释放无限创意的舞台。但在分子美食领域,这的确是司空见惯的事情。甚至可以说,厨师的奇思妙想,都能通过这种科技的方式得以实现,吃饭因此也变得更加有趣。当然,菜品的身价也翻了N倍。利益从来都是推动力,这也是分子美食能得到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在国内,分子料理比我预想的要早发展了很多年。”郭红晓说。

  菜品创新要内外兼修

  随着分子美食不断普及,各种以此为主题的菜品层出不穷。但在郭红晓看来,厨师在做研发创新之时,也需要一种坚守的智慧。

  他表示,在分子菜品的研发中,最忌讳的就是一味模仿西方、照搬西方菜品,特别是刚接触分子厨艺时,容易重视摆盘的美观,忽视了菜品本身的味道及口感,有形没魂,这样研发出来的菜品不能算是成功的。

  分子料理与中国菜的结合,要以中国传统烹饪的味道为基础,同时吸纳分子料理及全球外来元素烹饪手法来创作菜品。也就是说,菜依然是中国的味道,经过创新、改良后,在保持着中国传统菜的底蕴的同时,又集百家之长,这也是世界融合趋势在餐饮业的具体体现。

  郭红晓常年与美国、西班牙以及世界顶尖餐厅的米其林厨师交流合作。吸取国外先进技术,结合中国传统美食,用创新的思维为“传统”穿上“时尚”的外衣,可以说是他最拿手的事情。

  如今,消费升级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再加上90后、95后主流消费群体崛起,餐饮品牌也面临着创新迎合消费者的问题。如何做出让当今消费者喜欢的创新菜?郭红晓有着充足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

  他认为,菜品创新要以传统菜为基础,生活体验为创意。利用科学艺术的表现形式,利用新工艺、新技法、新理念、新工具、新设备等,从形状、质地等方面,结合国际先进理念和方法做传统菜的技术升华,比如包装、美化、借鉴等。“要符合时代表达,既要外观创新,又要内涵创新。创新不守旧,但坚守传统是前提。”他这样总结“菜品创新”的精髓。

微信图片_20191031151506

  爆品打造其实有法可循

  网上火热的蜂窝煤、液氮冰淇淋,全都出自他之手。提到蜂窝煤的创意来源,他坦言,“仅仅是回到南阳老家看到煤球的突发奇想,没想到大火。”

  而液氮冰淇淋,则是他2015年的作品,将液氮与冰淇淋结合,吃完之后嘴里散发出烟雾,给人口吐仙气之感,当时在微博上很火。后来,逐渐在新式餐厅中蔓延开来。

  对于这些产品火爆的原因,他分析,一是产品确实有意思,有视觉冲击力,能迅速引起消费者的关注;二是抖音、微博等新兴媒介带动了传播,使产品在年轻人中热度飙升。

  作为创意美食先锋人物,郭红晓的朋友圈中,最常见的就是一些创新美食,基础版、进阶版的比比皆是。问到保持无限创意的秘诀有哪些?他表示就是要多观察,多出去学习。“创意还是来源于生活。”

  以分子美食培训为引流入口,郭红晓带领着30多人的研发团队,还给食品厂家、餐饮品牌提供产品创意、技术研发支持等后续服务。对于未来,他希望能把自己的工作室,打造成一个类似于中央厨房的场所,里面聚集食品厂家与餐饮品牌,这样能一站式服务好客户,放大自己的价值,实现多赢。

分享到:

上一篇:工业化助力,早餐主食搭档烧卖要大卖?
下一篇:新茶饮下半场,区域品牌该如何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