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食品行业门户网站,宣传食品安全发展,服务品牌创建品牌传播。食品行业影响力融媒体整合传播推广平台。
酒庄评选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食品网 > 头条 > 正文

酒业观察:贵州同样是多香型产区,为产区套上香型标签值得商榷

2023-02-22 08:59   浏览量:19127     来源:中国食品网

  文/酒业号观察

  提到贵州,大家存留的观念就是茅台镇,酱香型白酒的大本营;提到浓香型白酒,大家首先想到的定是四川的“川派浓香”和苏淮一带的“江淮派浓香”。中国十七大名酒九个是浓香,四川独占五席:五粮液、泸州老窖(国窖)、全兴大曲(水井坊)、剑南春、沱牌曲酒(舍得)。十七大名酒中的洋河大曲(蓝色经典系列)、古井贡酒、双沟大曲(珍宝坊、苏酒)均属于江淮浓香。

  白酒金三角地带的贵州,酱酒热趋势下,浓香已没有一席之地。如今,很多人不知道贵州还是浓香酒的主战场,甚至还被人曲解为产不出浓香酒。

  近年来,贵州省内茅台酒等快速发展,让外界对黔酒的认知更多的是在酱香型白酒上。但实际上,上世纪60-70年代,黔酒产区中的多个浓香型白酒品牌曾享誉全国,并在80年代达到顶峰,甚至出口海外。但相较于川派与江淮派,如今的黔派浓香有点暗淡无光,曾经风光一时的品牌大多归于沉寂。

  在酱香酒耀眼的光芒之下,黔派浓香还有机会翻红吗?

  黔人善酿

  黔派浓香的往日辉煌

  地理位置上川黔接壤,宜宾、泸州、仁怀三地鼎立,就是传说中的中国白酒金三角,它们共同位于北纬30度附近黄金酿酒带,媲美法国的波尔多。

  酿酒环境上比起酱酒酿造,在生产浓香酒上同样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

  云贵高原地带,源源不断的甘冽泉水,冬暖夏热、夏季漫长、雨热同季、空气湿润的气候特征,适合酿酒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在酿造历史文化方面,黔北赤水河中下游历史文化古镇土城,一个至今尚存的古酿酒作坊遗址,最早可追溯至宋元时期;到清世宗的时候,当时川盐进黔的政策,茅台镇鸭溪镇等都成为盐商的集散地,盐商们对品质生活要求高,直接促生了贵州白酒酿造流派的诞生。

  清朝中后期至民国时期,贵州白酒酿造业进一步发展,一些知名白酒在这一期间诞生,就是日后贵州老八大名酒的雏形。

  八十年代后期到九十年代初,贵州白酒曾有过一段非常辉煌的时期,那时候浓香型白酒就已经占有一席之地;到九十年代刮起浓香酒的大旗,许多贵州酒厂都开始出浓香酒,被历史逼迫而挤压出来的老贵州浓香型白酒,开始名噪黔北。

  在此期间,习水大曲、鸭溪窖酒、平坝窖酒、湄窖酒、毕节大曲、安酒、贵州醇、小糊涂仙等黔派浓香酒屡获大奖。

  习水大曲从1979年起,连续获第三、第四届贵州名酒称号;1980年、1983年、1986年三次被贵州省人民政府授予优质产品奖;1984年、1988年两度获得商业部优质产品金奖;1985年在全国消费者协会举办的评比中,获群众喜爱的贵州产品烟酒类第一名。

  毕节大曲1983年被评为贵州名酒;1986年蝉联贵州名酒称号;1992年荣获“中华百绝博览会”金奖。

  平坝窖酒1961年、1979年、1983年连续获第一、二、三届贵州八大名酒称号;1984年荣获中国酒类质量大赛的金奖(金杯);1986年被评为第四届省优质白酒金奖,荣获第四届名酒金尊奖、银尊奖等。

  湄窖酒1983 年被评为贵州省名酒;1986年被评为贵州省优质产品,荣获第四届贵州名酒金樽、银樽奖;1987年被定为国家驻外机构用酒、天安门特制酒、宋庆龄基金会特制酒

  1988年被定为国际动力会会酒,荣获出口产品展览会金奖、优秀出口产品金质奖,国家优质酒银质奖章,全国旅游体育产品博览会最受欢迎产品一等奖,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 4 金奖、银奖,莱比锡国际博览会唯一白酒金奖;1989年,被评为国家二级企业,荣获国家质量奖。

  安酒在1963-1986年蝉联四届贵州名酒称号,并在1988年被评为国家优质酒。

  以上仅为部分品牌的成就,但“窥一斑而见全豹”,当时的黔派浓香,可谓是红极一时,甚至蜚声海外。

  没落沉寂

  黔派浓香悄然消亡

  随着酱香热起,贵州很多白酒企业开始转型发力酱香,浓香变成若有若无的副牌,导致黔派浓香有点边缘化的感觉。但深究原因,更多的还是老品牌自身存在的问题才最致命。

  湄窖酒,产于遵义湄潭县,因取湄江之水酿酒而得名,1988年到达巅峰。但好景不长,在1990年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中,一则湄窖含铅量超标的新闻曝光。再加上经营管理不当,湄窖衰落速度比崛起要快得多。1998年,回天乏力的湄窖酒厂,居然到了破产倒闭的地步。湄窖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巅峰到低谷,一切似梦幻泡影,湄窖酒最终死在了食品安全的生命线上。

  安酒,产于贵州省安顺市。八十年代初期,安酒达到历史鼎峰,产品供不应求,成为炙手可热的抢手货,一度成为与茅台齐名的知名品牌。八十年代中期,为解决产能问题,安酒联合部分县级酒厂、个体酿酒作坊以及其它行业企业组建成为安酒集团。

  急剧壮大的安酒集团势头很猛,销售网点1600多个,覆盖16个省、市、自治区。高峰期安酒员工2000多人、销量2.6万吨/年、产值2个多亿、利税4000多万。

  但1992年,集团将发往北京、天津、河南、河北、山东等主要销售地区的1万吨安酒,由集团下属分厂、作坊参与勾兑包装。结果局面失控,很多条件不符合的分厂也开始生产。安酒集团下属企业生产的“假安酒”大批量走向市场,好不容易积攒的口碑被砸个稀烂。全国各地的退货足足拉回70个火车皮,1500吨,从此走向没落。

  对于贵州醇的没落,有业内人士称是被茅台给玩儿死的。贵州醇产于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七十年代才开始生产浓香型白酒。八十年初开发出一款35度浓香型优质低度白酒,并为其取名“贵州醇”。

  新品上市后销售异常火爆,没过几年兴义酒厂正式更名为贵州醇酒厂。贵州醇远销海外的同时,还在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并建成以广东、广西、福建等沿海省市为基地,逐步辐射大江南北的销售网络。

  1993年,贵州醇产量从几十吨突破1万吨,利税1亿多,成为黔西南州支柱企业。1995年,贵州醇年销售额接近3亿元,与茅台相差无几。在贵州形成“北有酱香茅台,南有浓香贵州醇”的格局。

  但从1992年开始,贵州醇状告茅台投放的“高仿贵州醇”侵权,而茅台又反告贵州醇“贵州”二字商标侵权,官司陆陆续续打了八年。八年时间发生了很多事,贵州醇多元化投资失败。最终,贵州醇官司打赢了,市场却没了。

  掀起贵州浓香最后一朵浪花的,是小糊涂仙,产自茅台镇。1997年,小糊涂仙横空出世,凭借渠道为王、终端致胜的营销,加上优良的品质、精准的价格定位以及“难得糊涂”的人生哲学文化,成为白酒行业中最耀眼的一匹黑马。短短四五年时间,销售额突破10亿,销售网络遍布全国。

  就在小糊涂仙快速发展的时刻,却受到了中国国酒之父季克良发文公开指责。价格混乱、串货、假货等问题也在2002年集中爆发,导致经销商怨声载道。同样是2002年,小糊涂仙连推四款新品:小糊涂神、小福仙、小酒仙、小糊涂圣。为导入内部竞争机制,这些品牌由两个公司运作,自负盈亏。结果两家公司为各自利益大打出手,市场一片混乱。从那以后,小糊涂仙的销售逐年滑坡,再也不见当年盛况。

  如今,贵州老八大名酒中的贵阳大曲、习水大曲始终在贵州打转;而存活下来的安酒、贵州醇等企业在酱香酒的风潮裹挟下也开始将生产重心转向酱香型白酒上,黔派浓香已然是名不见经传。

  夹缝求生

  黔派浓香还会不会出头?

  既然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期间,贵州的浓香酒能红极一时且自成流派,那必然有其独到之处。那么,黔派浓香还有“大火”的可能性吗?

  首先,从酿造环境、原料、工艺、酿造历史等因素来看,黔派浓香的高光时刻虽然短暂,但至少能证明贵州是能生产出优质浓香型白酒的,先天基因甚至可以说是非常优异。

  其次,从黔派浓香的独特性来说,对比其他两派,香气上苏淮的酒突出酯香,川酒重在浓烈,开瓶即浓香四散的感觉,黔派浓香则是厚重、深邃的感觉;口感上川派浓香酒气香浓外放,苏淮顺和、绵柔,黔派浓香则饱满而不张扬,厚重却不失器度。如此特点鲜明,是因为黔派浓香吸收了部分酱香、董香酿造工艺,制曲温度高、用曲量大(相较其他一吨酒多用近0.5吨的曲)、发酵温度高、储存期长,乳酸乙酯和乳酸比川派、江淮派都高。这为黔派浓香提供了差异化发展的空间。

  但可惜的是,现在的贵州浓香酒很少再坚持传统的味道,基本上都随大流,酒厂酿出的是川浓的味道,能有独特味道的更是少之又少。随大流只会被大流席卷,只有坚守黔派浓香底色,保持别具一格的浓香老味道,才有可能找到一席之地。

  再次,从市场环境来看,浓香白酒仍是主流香型,从公开数据显示,浓香型白酒市场份额仍占约51%,这说明黔派浓香是有广阔的市场基础的。

  与此同时,从政策方面来看,贵州多次出台贵州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强力推动白酒产业规范发展,白酒产业被确定为支柱产业之一。值得关注的是,此次推进的84个涉酒项目中,除酱酒企业的扩产、扩建、技改等项目外,还涉及到白酒包装生产、物流运输、酒旅开发、环保问题等等一系列配套项目。这些配套项目的建设和完善,同样为黔派浓香的生产提供了便利,与酱香酒共享利好政策。

  由此可见,黔派浓香盛极而衰的原因还是市场变化,但唯独与产区原因无关,产区内的企业想要走浓香路线、兼香路线更谈不上所谓的“战略失误”;至于“黔派浓香”还火不火这个问题,在看“天时”“地利”的同时,还得看企业是否能真正发挥其传统优势。

  更重要的是,在贵州这个白酒优质产区,酱香与浓香,或许是清香,此消彼长重要还是消费大市场发生变化,顺应市场需求作出调整才能健康发展。如此看来,过分强调产区的白酒香型优势也是相对的。哪一天,如其他香型热潮来袭,酿酒产区再换香型,也不是不可能。

  有专家预言,不久的未来,中国白酒统称就是酒,各具特色风味而已,将淡化香型之分。好品质永远会有市场。

  后语:

  有行业专家认为,酿酒产区不是绝对的只能酿出一种香型白酒,酿酒企业更多要考虑市场变化消费需求,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产品结构满足消费者需求没有错,好产区特有的生态微生物环境有自身区位优势,只有充分利用好环境优势才能更好发展酿酒业,狭义地划定产区只能是某香型的核心区这样的观点认知也值得商榷研究。况且以前酿酒也没有香型之说。四川也同样可以酿出好酱酒,贵州酿酒产区香型的转变都是例子,过分为产区套上香型标签符号不是好事。

分享到:

上一篇:“蹭热点”使用大运会标识 成都武侯区一餐饮店被查处
下一篇:第133届广交会将于4月15日开幕,全面恢复线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