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食品行业门户网站,宣传食品安全发展,服务品牌创建品牌传播。食品行业影响力融媒体整合传播推广平台。
酒庄评选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食品网 > 品牌 > 正文

2018第十届中国(滕州)马铃薯科技文化节山东举办

2018-05-25 12:06   浏览量:25194     来源:中国食品报网

  4月18日,2018第十届中国(滕州)马铃薯科技文化节在山东省滕州市开幕,旨在按照马铃薯主食化战略总体要求,努力推进“百万亩规模”“百亿元产值”“百年品牌”马铃薯产业“三百”工程建设,进一步做大做强滕州马铃薯产业,着力打造全国菜用马铃薯行业的风向标。

\

滕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广宪与中国食品报社总编辑李振中(右)签订“中国食品名市”建设战略合作协议

  与往年相比,本届马铃薯科技文化节规模大、层次高、内容丰富、合作成果丰硕。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会长张玉香,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主任王小兵及众多单位的专家学者、全国马铃薯主产区100余名农业局长参加。

  本届马铃薯科技文化节主展馆总面积3万多平方米,统筹划分为马铃薯产业科技文化展区、地方特色农产品展区、农业生产资料展区、马铃薯机械展区、新型职业农民书画摄影作品展区、园艺花卉展区等6大展区,1000多个展位,邀请各地农资、种薯、社会化服务等各类参展客商500余人,主展会持续时间达到3天以上,后期活动持续10天以上,开幕当天参观人数超过两万人次。本届文化节期间,成功举办了马铃薯主题展会、全国马铃薯主产区百名农业局长论坛、山东省马铃薯规模生产和效益产区评比颁奖、马铃薯形象代言人大赛、马铃薯高效种植现场观摩、马铃薯主食加工园区参观等系列主题活动。

  滕州市以节会为平台,加大招商力度,积极做好产业合作项目的洽谈对接,滕州市人民政府与中国食品报社签订“中国食品名市”共建战略合作协议,与山东泰宇种业签订马铃薯新品种繁育推广及产业化开发合作协议,与台湾财税金融文教基金会签订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合作协议,与中国薯网签订中国(滕州)马铃薯大数据中心建设项目合作协议,签订一批马铃薯购销协议,为滕州马铃薯产业发展持续注入生机和动力。

  中国食品报社总编辑李振中表示,中国食品报社作为食品行业权威媒体,具有政策、资源和人才等多方面优势,与滕州市人民政府共建“中国食品名市”,将推进滕州市食品工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将农业优势转化为食品工业发展优势,围绕全产业链发展,优化升级、提质增效。

  滕州市将依托农业农村部部规划设计院、中国农科院等产业规划权威机构,编制完成滕州马铃薯产业5年发展规划。着力加强良种繁育、标准化生产、加工流通、产品营销、品牌培育和文化创意等六大体系建设,大力推进“百万亩规模”“百亿元产值”“百年品牌”的马铃薯产业“三百”工程。加快把滕州建设成为全国马铃薯科技研发、良种集散、物流仓储、价格形成、信息汇集中心,着力打造国家马铃薯产业融合示范区和产业核心聚集区,示范引领全省、全国马铃薯产业发展。

  据介绍,滕州是中国马铃薯之乡,种植历史悠久、栽培技术先进、高产高效生产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是全国菜用马铃薯行业的风向标。滕州马铃薯具备品质优良、技术先进、标准生产、产销衔接、服务畅通等优势特点,先后获得中国马铃薯之乡、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原国家工商总局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入选中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等荣誉名片。

  近年来,滕州积极推进马铃薯主食产品开发,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一是品种不断优化。加强育种研究,筛选出10多个适宜主食加工的马铃薯新品种。二是主食产品不断增多。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创建了一批马铃薯主食加工企业,已研究马铃薯主食产品300余种,馒头、面条等传统大众型主食产品中马铃薯粉占比显著提高,休闲时尚健康产品种类不断丰富。三是文化宣传氛围日益浓厚。马铃薯文化展、文化宣传丛书、主题公园等活动,让消费者认可度不断提高。

  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对于破解农业发展瓶颈、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引领农业绿色发展、带动脱贫致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滕州已在多方面加强马铃薯产业规划。

  优化区域布局 综合考虑各地水土资源条件、农业区划特点、生产技术条件和增产潜力等因素,按照发挥比较优势、分区分类指导、突出重点领域的原则,优化生产布局。

  推进科技创新 加强马铃薯种质资源引进,推进育种方法创新,加快品种改良,完善质量控制体系,推广高产高效、资源节约、生态环保的技术模式,提高生产科技水平和质量效益。打造一批马铃薯主食加工龙头企业,研发节能处理、发酵熟化、蒸煮烘焙等主食加工技术和智能化、数字化、自动化设备,开发主食产品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

  延伸产业链条 以消费需求为引领,开发多元化主食产品,大力推进馒头、米粉、面包等传统大众型主食产品开发,因地制宜推进马铃薯煎饼、年糕等地域特色型主食产品开发,积极推进马铃薯条、薯片等休闲及功能型主食产品开发。利用“互联网+现代农业”的优势,使马铃薯特色小吃走向市场。提高以马铃薯为主的特色文化,通过农业、旅游、文化的结合,不断提升马铃薯产业内涵。  本报记者 王铸金 姜非非 通讯员 魏绵军

分享到:

上一篇:天津食品集团: 2017年度社会责任报告(摘要)
下一篇:四川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2018职务认证答辩会圆满结束